第2章 (改BUG)-《桃源农家日常》
第(2/3)页
杏儿是常家三房次子常喜盛的女儿,杨子大名叫常成杨则是老大家的小儿子,前者六岁后者才刚五岁。因为小所以被留下来照顾常喜乐,其他稍微大点的都去地里帮忙干活了,更小的则被自己娘用背带背在背上下地去了。
常家三房有四子一女,常喜乐是最小的,上头的姐姐已经外嫁,而孙子辈目前正好三男三女。最大的九岁,最小的不到一岁。除了外嫁女,上下一共十五口人。
这世不仅是桃源村,所有的农户都是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生产力低下,一年到头的忙碌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一旦遇到灾年或者战争,活下去都成了奢望。
常喜乐虽然继承了前身的记忆,可本尊的记忆贫瘠得厉害,全都是如何用功读书,对外界事物懵懵懂懂。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等他身体恢复慢慢了解就是。言行里有什么不同也不用愁,大家都只会以为他是从城里学的。桃源村的人,大部分人都没有出过村,对外界只怕比他这个外来户还知道的少。所以他的口音等问题,压根没人怀疑什么,都自动解释是外头学的。
常喜乐环视一圈,打量这个家。
常家的格局是北边一间大屋子,东西各一间小屋子,南边用篱笆围起来开个门进出,格局和四合院差不多。中间空地很宽敞,地面被压得十分平实。东边小屋子是专门给常喜乐建的,一个人独住一个屋子,以便他有个安静的环境来读书,和大屋子一样都是泥巴瓦房。虽然对于常喜乐来说房屋建造得十分简陋,可宽敞明亮,收拾得也很干净整齐。而西边的屋子是厨房,则是相对简陋的泥巴茅草房。
大屋子非常的宽敞,土地上一米左右都是用石头砌的,上面则是夯土墙,想要进屋还得走石头做的楼梯。大门是两扇厚重的木门,门外左右两边是个长方形的小木墩,要过门还得跨过脚肚子高的门槛。
大屋子建得非常高,中间还用木板隔开,分成上下两层。下层分为一间堂屋和四间小屋子,北边两间,东西各一间。堂屋很宽敞,并不仅仅为了招待客人,收回来的谷子等也是堆积在这里,还有脚踏舂米器等等,都是堆放在这里,甚至现在还拿来养蚕,还没进屋就闻到一股蚕特有的臭味。
二楼也是差不多格局,分了四间房屋,是给可以独自睡觉的孩子们住的。公共区域也是用来当仓库用,还放了两口棺材。是常老三当初早早为自己和自个老伴备下的,这是当地习俗,基本上有了第三代就要给自己打好棺材,以备不时之需。农家大部分东西都是自给自足,除了一些实在无法制造的例如盐等,否则是绝对不会花钱买东西,农家人手里的现钱太少。要是不提前准备,真突然走了连棺材对来不及打。因为木柴都得去山上自己砍,然后晒干打制,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
二楼西面还开了个小门,从那里可以出去,门口很小大人都得缩着钻出去。外头是用木桩撑起来的竹架子平台,平台大约有二十多平米,用来晒衣服晒谷子等等。桃源村是山区,平地很少,这样做是为了利用空间构建平地,所以几乎每家都会搭建这么一个平台,也称之为晒台。
虽然这个家在常喜乐眼里实在有些寒酸,可通过原身记忆得知,常家三房在整个桃源村却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那间大屋子,看起来十分气派,不知道被多少人羡慕。桃源村大部分人家都住的是泥巴茅草房,更穷点的就是竹楼或者全茅草房,夏天还罢了,冬天那冷风嗖嗖,十分难熬,暴雨天气还很容易坍塌。
常家三房能有今天的富足,都是多亏常老三敢于出去闯荡,加上又是个有本事的,才挣得这份家业。不过,现在也因为常喜乐被挥霍得差不多了,就剩下这些卖不动的物件。这房子虽还不错,可外边的人不会没事过来买这里的房子,而且桃源村本地人也会排斥外来人,毕竟资源就那么多,来了外人就等于瓜分了自己的利益。况且这世刑法讲究连坐,所以更加不愿接纳外人。而本村人又买不起,也不兴买,所以才保住的。
“小叔,你还觉得难受吗?”杨子圆圆的眼睛忽闪忽闪的盯着常喜乐,一脸认真的询问,跟个小大人似的。
常喜乐回过神,微微笑了笑,“我好多了,你要是想出去玩就去吧,不过别乱跑,也别玩得忘记回家。”
才五岁的孩子正是好玩的时候,尤其这里的孩子年纪小小就得跟着下地干些轻省的活了,农家人玩乐的时间非常短。这几天杏儿和杨子一直照顾着他,帮他倒水扶他方便,被这么屁大点的孩子照顾让他很过意不去。要是前世,这种事都能上新闻了。
杨子连连摆手摇头,小大人似的道:“我长大了不爱玩,我要照看小叔,带小叔去嘘嘘。”
常喜乐听这话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虽说这两孩子还很小,可确实挺顶用。他现在虽然虚,但是不至于残了,只是动作不太方便,所以常家人才会让两个小不点留下照顾。而杨子一直是家中最小的男丁,下面只有个不满周岁的堂妹,这次被委以重任,一直觉得自己现在是小小男子汉了,可使劲表现着,哪里肯走开,更何况回头肯定会被骂。
“我现在自己能行。”
这时杏儿把两个草墩子拿了过来,一个递给杨子,自己也在一旁坐下,“小叔,我们哪儿都不去,会被爷奶爹娘他们骂死的。”
杏儿的性子明显比杨子要跳脱,也更加好玩,不过虽然她不想留在家里,却也很听话的认真做事,不会有一丝怠慢。
常喜乐刚从鬼门关那转了一圈回来,常家人都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照顾常喜乐,两个孩子可都记在心里。要不是农活耽误不得,肯定常家人会留下一个劳动力照顾常喜乐。这还是常喜乐坚持拒绝,也实在没工夫,这才换成两个小不点照顾的。
原身上学就已经将这个家掏空,这场病更是榨得彻底,其他人只能拼命干活。否则就交不起夏税了。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税收方式原身并不清楚,常喜乐也是听到杏儿无意中提起大家在发愁夏税的事才知道的。
小孩子虽然不懂什么税收政策,可听和看得多了懵懵懂懂也知道些信息。每年夏秋两个季节要把自家粮食和织的布拿走一部分给村长,然后村长领着几个青壮年带着大家交上来的东西进县城。小孩子不知大人的愁苦,只知道每逢这个时候,外出的人经常会带城里的小玩意回来,每逢这时候一群孩子都会蹲在村口翘首以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