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鹿町湾之战-《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2/3)页

    而对于占据平户的那些外人,附近的渔民都极畏惧,传出各种可怕流言,说这些外来者个个杀人如麻、爱吃人肉,一旦落到他们手中,绝无可能活命云云,除等幕府派兵驱逐打败他,生活才能恢复正常。

    当时平田吉万郎也是这样的畏惧心态,不敢占据平户的那些外来者接触,盼望着他们被快点赶走。

    只能多天过去,家中开始断粮,女儿开始饿的哭泣了,实在没办法的平田吉万郎,只得带着长子出海了小半船的鱼,然后直奔户港而去)

    长子福一郎问他干么,得知他要去户港卖鱼后,福一郎觉得他这是疯了,是过去送死,平田吉万郎却例举出他观察到的三个现象,认为那些外来者不会胡乱杀人。

    其一,些外来者占据平户后,并没有烧、杀、抢、掠,没有大肆进行破坏,表现的不像盗匪。

    其次,平田吉万郎亲眼目睹,有艘表面布满铁甲的外来者战船,驶入平户港的时候,遇到一艘小船挡在前方航道,按理这艘铁甲大船直接碾压过去即可,却转舵拐了个弯,主动避让那艘小渔船,这让平田吉万郎非常意外。

    后,就在两天,平户岛上,传来无数的欢呼之声,以及放烟花鞭炮的声音,不知是在庆祝什么事情,可如果他们是生活在狱般的统中,还怎么可能如此庆祝呢?

    综上平田吉万郎认为,那些外来者,可能不是坏人,至少不是完全不讲道理的人。

    长子福一郎还是希望别去,但忤逆不他这个父亲,是了平户港一趟。

    结果船上的鱼获销售一空。

    还卖出了十倍的高价!

    回来的时候,船舱中有袋五十斤的米、肉罐两个、棉布七尺,还有1357枚的轻钱——种钱在日本也是硬通货,购买力很强。

    满载而归。

    这一次到了这辈子最多收获,长子福一服崇拜不已,表示明天要过去卖鱼,而且不能让其他渔民知道,不然就卖不出高价了。

    这道理平田吉万郎当懂,哪里需要儿子教他,只是这样的红利只吃了两三天,其他渔民也发现了,随后所有渔民又继续去平户港卖鱼了,价格自然迅速跌了下去,但因为许家庄的工作人员,于鲜的鱼,进行不限量的收购,价格2文钱/的样子,依然比原来1钱/斤,或1文几斤的价格高得多,平田吉万郎的收入依然算不错。

    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今年快满二十岁的子福一郎的找对象问,也不再算什么问题,不少人家的女儿,都同意嫁给福一郎。

    这又引起次子福二郎与小儿子福三郎的不满,他们年龄也都大了,想跟着出海学习捕鱼,想找对象成家,可资源就那么一点,家里的渔船就那么点大,没办法允许更多的人上船。

    家庭内部的矛盾时又产生了。

    恰好这时平户港大建设大招工的消息传来,管饭不说,还至少有80文每天工,于是福二郎与福三郎有着落了,都去平户港打工,干个年,就有钱娶媳妇了。

    不仅如此。

    随着募工人的增多,以及平户镇守府内,也需要不少的厨娘和侍女,平田吉万郎就让十三岁的女儿平田美子前去应聘,竟成功进入镇守府,成了名见习侍女,包吃住不说,月工资5银元,转正会涨到10银元,妥妥的高薪岗位!

    到这个时候。(本章未完!)

    第239章        鹿町湾之战

    温馨提示:为防止内容获取不全和文字乱序,请勿使用浏览器(app)阅读模式。

    平田吉万郎发现,他一家六口人中,除老妻要打理中务,他、三子一女,足足五个人,都在为许家庄服务或打工,月收入加在一起,至有20银,以后能会增到30银元。

    这个收入水平,是以前的十倍之多!

    这就是许家庄占领平户后,给他这个普通渔民家庭带来的变化。

    若能持下去,那种在平户城开始冒的两三层高混凝砖房、二儿子与三儿子的找对象问题、换一艘更大更好的渔船等,这些不是不能幻想与虑。

    完了。

    平田吉万郎感觉不妙,太奢侈了,他居然始有了如此奢侈的期望梦想?不行不行,那些东西他怎么敢想?都穷了几百年了,他怎么可能改变这种固定的命运?

    他拼命的遏制自己不要去想,但那些东西如同种子生了根发了芽,开始在心里疯长,即便他认定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就是控制不住去想。

    ……

    八月十日,上午。

    正在左町外海捕鱼的平田吉万郎,注意到有大批打着萨摩藩旗帜的骑兵、武士与足轻,至少万人的兵马,正沿着海岸线行进,以急行军的速度,朝平户方向而去。

    平田吉万郎心头的那个火热幻想,顿时被熄灭了大半。

    果然。

    幕府与地藩主,果然不会置之不理,这么快采取行动了。

    结束了。

    看来这一切都要结束了,幻想终究只是幻想而已。

    “福一郎!”

    但不知为什么,他忽然大声的对长子吼道:“丢掉渔网,立刻回平户港,告诉镇守府,萨摩藩大军来袭,务必做好应对准备!”

    “父亲,没用的,这么多的队,不住的。”长子福一郎无比悲观的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