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满清抢空半个朝鲜,把胡定贵搞得焦头烂额。 第十一师驻守盖州和金州,还有十多万治下百姓,粮食全靠在朝鲜高价购买。 朝鲜没粮了,就等于第十一师没粮了。 收到辽东文武官员的奏章,本就缺粮的赵瀚,只能勒紧裤腰带,东挪西凑派船送去。 好在春天的时候,辽东三城十多万百姓,已经全部种下了小麦。再熬一个月,就能收获粮食,不过须得提防满清劫掠! 不仅是盖州,金州、复州也得守。 因为辽东半岛的山区,还住着一些女真部族,凤凰城(在本溪和丹东之间)也有满洲八旗。满清的军队,可以穿山越岭,趁着小麦收获季节劫掠乡村。 不是有可能会来,而是肯定会来。 因为缺粮,都跑去打蒙古了,怎么可能不抢眼皮子底下的粮食? 八旗军还剩十万左右,胡定贵那一万人,肯定防不住的,甚至可能被重兵围城。 赵瀚立即下令调兵,李正的第三师、萧宗显的第四师,卢象升的五千骁骑,全部坐船前往辽东半岛。 胡定贵驻扎盖州,李正驻扎金州,萧宗显驻扎复州。卢象升也驻扎复州,居中策应,随时救援南北方向的友军。 费如鹤移驻天津,张铁牛移驻登州,关键时刻,立即坐船去辽东打仗! …… 舟山海域。 大同上海海军副帅洪旭,曾经位列“十八芝”,而今却成了捕鱼专业户。 为了在舟山渔场捕鱼,上海海军甚至因此扩军,在舟山招募疍户渔民做水手,这些人最清楚舟山渔场的情况。 座舰甲板之上,洪旭叼着烟斗,吞云吐雾的抽着南赣烟丝。 他麾下的大小战舰,正在用拖网捕鱼。 明末的海洋捕捞技术已经成熟,大网主要有刺网、围网、拖网、张网、建网、插网六类。 撒克逊时代,英国人捕捞鲱鱼,用的便是流刺网,这种技术在浙江、福建、广东非常普遍。 一网能捞400吨鱼的拖网技术,同样在中国应用广泛,但拖网相对比较小。 这是因为海禁和倭寇,驾巨舟出海不但风险大,而且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拥有大船的商贾,都特么跑去搞走私了,谁愿意拼了性命捕鱼啊? 明末清初,沿海地区最大的渔船,载货量也仅三到四吨而已。 由于粮食紧缺,早在去年初,赵瀚就颁布了鼓励海洋捕捞的政策。 第一,取消渔盐税。 第二,可以成立海洋捕捞商社,直接与盐场对接,绕过食盐销售商,从盐场低价购盐(短期政策,粮食充足之后取消)。 明清都是有渔盐课的,因为古代渔汛,大量捕捞咸水鱼和淡水鱼。短期之内卖不完,碍于储藏技术,必须用盐来腌制。 但不法之徒爱钻空子,名为贩卖咸鱼,实则贩卖私盐。 一条五斤的鱼,能挂半斤盐上去! 于是朝廷就要收渔盐课,限量供应用于腌鱼的食盐。这又让权贵、官吏和豪绅钻空子,趁机控制渔民和渔业,导致明清捕鱼业一直难以发展。 这些鼓励捕捞的政策,都是吴应箕上疏建言的。 吴应箕此人,因为多次建言立功,如今已升任江苏右布政使。 政策一出,商贾和渔民果然响应,甚至一些海商都参与进来。渔船吨位越来越大,渔网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缓解了粮食危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