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怀仁和熙成两位天皇也不想着复兴大计了,开始琢磨如何巴结大明,向大明多派点遣明使,多学点大明的先进技术。 来自半岛的李成桂,已经考虑放弃王位,移民大明,做大明的一个臣子了。 至于半岛的烂摊子,就交给几个儿子自己折腾去吧,他才懒得管呢。 正当众人参观机械加工作坊之时,来自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的巴尔库克王子,已经在兵部官员的陪同下,拐进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参观大明新式火枪的生产基地。 巴尔库克王子是带着结盟的使命来的,他父王的政权并不稳定,国内叛乱不断,外部还有来自帖木儿帝国的威胁,急需寻找一个强大的盟友。 本来他们国内一致认为大明太过遥远,无法有效牵制帖木儿帝国和钦察汗国,对和大明结盟并不看好。 不过大明的战舰给了他们极大的冲击力,尤其是战舰上装备的火炮更是威力惊人,轻而易举的就能撕开沿岸的堡垒和城堡,对于沿岸村庄的打击更是摧枯拉朽一般。 因此,他们国内的王公大臣,这才决定派遣王子来大明参观一下,考察一下大明的实力。 巴尔库克在踏上大明这片土地后就彻底爱上了这里,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天堂。 这里的景色更是美如画卷,处处透露着一种梦幻般不真实的感觉。 再加上这里的人民富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让他一度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流淌着奶与蜜的神圣之地。 更让他惊讶的是这里的人每一个都温文尔雅,极尽礼貌和优雅。 如果他不是见识过大明海军的残暴和强大,还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遍地是贤者的仁义之国了呢。 要知道在大明海军出现之前,地中海那边的保护费,可是他们和阿拉伯人联手收的。 现在有了大明海军,他们非但收不到保护费,反而还要给大明交保护费…… “巴尔库克王子请这边走……” “这里就是我们的火铳加工厂了,大炮的加工厂也在这片区域内,一会儿带您去参观。” 巴尔库克王子看向加工厂内,只见一个个工匠在一座座奇怪的机器上摩擦着铁棒,并且由外而内的向铁棒内打孔,不由好奇的问道。 “这就是喷火枪的枪管吗?” “是的!” “不过要经过打孔、膛线等环节,才能成为一支合格的枪管!” “如若贵国同意与我国结盟,并且协助我国修建洪武大运河,我国将向贵国出售三千柄此等火器,帮助贵国平定国内叛乱!” “同时,挖掘洪武大运河期间工人的粮食,我国也会解决一部分。” 巴尔库克闻言并未当场表态,而是询问了一些细节。 “贵国打算用多久挖完大运河?” “我们皇太孙给出的期限是三年……” 巴尔库克闻言连忙摇头。 “不不不,这不可能!” “按照你们皇太孙的要求,运河至少有四百多里长,三年时间怎么也挖不出来!” “不不不,巴尔库克王子您不知道我们大明的实力,我们皇太孙说三年,那就一定是三年!” “您见识过我们大炮的威力吧,我们可以提供海量的火药来炸……” “只要你能抓来足够多的劳工,帮助我们挖掘土石即可……” 巴尔库克闻言还是不点头,而是要了一把火铳去外边试射。 在大明工匠的指点下,巴尔库克连续三次射中标靶,并且查验了火铳的威力后,巴尔库克满脸激动地道。 “这样的火器一万柄!” “如果贵国能答应,本王子就答应贵国说服父王跟贵国结盟,并且帮助贵国修建运河!” 正在陪着老朱游览工厂的朱允熥,听到常继祖的禀报,略微沉思了下道。 “一万柄……” “数量着实有点多了,等运河修建好后平乱必然会有一定阻力。” 老朱听到大孙这样说,当即好奇的询问道。 “什么有点多?” “你个逆孙又瞒着咱干了啥坏事?” 朱允熥当即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地图,指着红海和地中海中间的狭长地带道。 “皇爷爷,咱们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想要运到欧洲这片地方,要经过这里上岸,然后被这里的人卡一下脖子。” “孙儿想打通这两个海域,让大明的货物直达欧洲这边,挣这群人的钱……” 老朱闻言捏着下巴琢磨了下道。 “这工程量可不低啊,快赶上隋炀帝了。” 朱允熥点头附和道。 “可不嘛!” “要是放在咱大明,能把老百姓逼得造反。” “所以,我打算借助当地人的力量,等他们挖通了大运河,再将大运河周边的土地占领,使其成为大明的土地!” 老朱接过话题道。 “然而现在人家提了个过分的要求,想从你这儿买走一万柄火铳?” “是啊!” 老朱自信满满地笑道。 “这事好办!” “火铳这东西是有寿命限制的,一般来说打个几百发也就报废了,你可以在这上边做点手脚。” 朱允熥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原本他想的是通过弹药来控制对方,毕竟火器拼的就是弹药量么,没有弹药的火铳就是一根烧火棍。 不过在听了老朱的建议后,他发现老朱的办法更稳妥。 万一对方私藏弹药,突然给自己来一下子咋办? 还是直接从品控方面控制,将他们的火铳寿命限制在一个最低值! “皇爷爷英明!” 老朱听着大孙的马屁,笑得龙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这只是其一,其二还要记得扶植其他人,让其国一直内乱不断。只要他们有求于大明,咱们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还可以给他们找几个敌人,让他们时刻处于敌人的威胁之下。” “总之不能让他们有喘息的时间,只有让他们一直疲于奔命,他们才不敢起坏心思!” 老朱一边向朱允熥传授帝王哲学,一边坐在路边的石墩上休息,直至说了好一通,他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午膳还没吃呢! “逆孙,你不会让咱在寿诞这天连个午膳都吃不到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