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朱在蒸汽机研究院,跟着几个工匠好生打听了一番此物功用,又询问了一番此物打制过程的难度和花费。 当听到这么一个铁疙瘩,竟然砸进去三十万两银子时,老朱看向众人的眼睛都红了。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是不是这些匠人看他大孙年岁小,以为他大孙好骗啊? 三十万两银子,别说打造个铁疙瘩,就是搞出个银疙瘩都绰绰有余! 「一应开支可有账目?」 马博见皇帝陛下发问,赶忙上前一步答道。 「回禀陛下,投入的研发费用都有账目可寻,其中打制各种零部件耗费巨大。」 「但这是研究阶段,一应东西都是从零开始,耗费多些也实属正常。等以后此物普及,大规模量产后,其成本自然能降下来。」 「哦哦……」 老朱闻言将信将疑,但一想到是大孙的手下,他也不好越俎代庖,也就将心底的疑惑给压了下去。 如果是他手底下的官员,他早就命锦衣卫去他们家搜查一下,看有没有贪污等行为了。 老朱又抓着马博问东问西地问了一会儿,见二虎那边已经将「逆孙」捉拿归案,他也就扔下蒸汽机,押着逆孙回宫了。 皇帝的龙撵路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位于二楼的一间客房里,站立着两个人。 其中一人脸色蜡黄,头发花白,一副老妪的打扮。但其说话的声音却清脆悦耳,跟显现出的年龄极不相符。 另外一人穿着一袭襕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腰悬佩剑,手持折扇,宛然一副书生打扮。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朝头号通缉犯,小明王韩清。 「叔父,不是侄女不尽心尽力,实在是三皇孙和朱屠户每次出门,都带着大量的护卫,将两人防卫得严严实实,根本就没机会下手啊!」 韩清看着朱元璋的护卫也颇为头疼,前有开路先锋,左右有护卫遮挡,后边还有大量的骑士随行。 此等情况下,就算侥幸刺杀成功,刺杀者也难逃被追捕的命运。 「叔父错怪你了!」 「对了,你跟朱允炆那边联络得如何了?」 「回禀叔父,侄女已经取得朱允炆的信任,但朱允炆这人难成大事,不过是死了个小妾而已,就伤心地病倒了……」 韩清闻言微微一笑道。 「难成大事好呀!」 「他要是真有三皇孙这么英明神武,我也不敢跟他合作了。」 「继续跟朱允炆联系,尽快让他为我所用!」 「哪怕不能刺杀朱屠户,也能通过朱允炆,得知大明朝廷的动静,提前应对朝廷的围剿!」 「是!」 韩清见皇帝的车驾走远后,就跟韩玉裳分开了,径直去了国子监报到。 虽说他暗地里干着反明的勾当,但明面上却是大明正儿八经的秀才老爷,并且因为成绩优异被地方官保举进入国子监。 当然,这里边少不了用钱开路。 韩玉裳在跟韩清分开后,也回到了自己在京城的秘密据点,一家不起眼的茶水摊,就开在书店不远处。 她之所以这般小心,只是因为不放心朱允炆,怕朱允炆身后带着尾巴,把她给牵连了。 韩玉裳刚回到茶水摊,就看到一辆马车从自己摊子面前驶过。 韩玉裳一看这辆马车的纹饰,心里就是一喜。 因为这是太子府的马车。 三皇孙出门从来不坐太子府的马车,只有朱允炆才会乘坐! 韩玉裳照例观察了一下马车后边,见没有人跟踪,这才换了身干 净衣服去了接头的书店。 朱允炆见到韩玉裳出现,登时低声地咆哮道。 「为什么!」 「回来的路上,你们有的是机会,为什么要让他平安回来!」 韩玉裳见朱允炆还有脸指责自己,心里顿时就有点气。 这人心里也太没数了吧,若是真有机会,自己能放过? 「二皇孙息怒,不是表姐不想杀他,实在是他身边护卫太多,根本就没下手的机会!」 朱允炆也知道自己的指责毫无道理,但他现在憋了一肚子火,不迁怒一下别人,他自己就要憋炸了。 「孤接下来要如何做?」 韩玉裳想都没想的说道。 「留在京城,探听朝廷动静!」 朱允炆闻言无奈的苦笑道。 「你以为孤不想吗?」 「然而,现在朱允熥被封为皇太孙了,孤用不了多久就要就藩,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再回京的机会了……」 韩玉裳听到朱允炆这样说,脸上也露出纠结之色。 若说刺杀个人,她还有点办法。 可一旦涉及到权谋之道,就不是她所擅长的了。 「三皇孙,你母妃生前非常信重一个人,你若是实在不知如何才能留在京里,不妨去问问他。」 「谁?」 「文华殿侍读张宗浚!」 「太子妃生前凡遇大事,多事与此人商量。」 「孤记住了!」 朱允炆撂下这话,随意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就去楼下柜台处结账走人了。 回到东宫后,朱允炆心不在焉地翻着从书店买回来的书,想着韩玉裳所说的话,心里再次陷入一番犹豫。 他对于张宗浚没有半点印象,之前也从未听母妃提起过,现在让他贸然去找人求教,他心里没有一点底。 然而,朱允炆纠结再三,终究还是放下了书本,整了整衣冠去了文华殿。 文华殿被老朱赏赐给朱允熥后,里边的人员几乎没什么变化,大体上是保持跟朱标时期同样的职务。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张宗浚。 他莫名其妙丢了侍读的身份,只剩了个司经局从九品的正字官职。 虽说侍读的官职也不高,甚至都不是什么正经官职,不过是个说法而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