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凝听到这话满脸的惊喜。 「吕氏那***终于死了吗?」 「哈哈哈!」 「吕氏啊吕氏,让你枉费心机地算计,到头来终究是死到了我的前边!」…. 李凝笑着接过毒药,对朱允熥道。 「我不怪你!」 「你确实已经尽力了,如果不是有你,我们这些可怜的女人早就化为尘土了。」 「妾身李氏代诸位姐妹,拜谢皇太孙活命之恩!」 刚刚还叽叽喳喳要这个、要那个的一众妃嫔,听到这话无不眼含热泪。 虽然她们不知道李妃具体干了什么,但她们长期住在一个屋檐下,对于李妃的为人却非常清楚。 吕氏之死,李妃一定出了大力! 「皇太孙,李妃姐姐是好人,对我们颇为照拂,您能不能看在故去太子的面子上,跟皇爷求求情,饶了李妃姐姐一命?」 一众妃嫔说着就跪了下去,声泪俱下地哀求朱允熥。 这次朱允熥没有避开,只是淡定地说道。 「不能!」 「这是李妃自 己的选择,孤也无能为力。」 朱允熥说完这话,看向一旁的李妃道。 「李妃,赶紧上路吧,孤还要回去跟皇爷爷复命呢。」 李妃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拧开瓷瓶的木塞,狠了狠心将一瓶毒药都喝了进去。 毒药入喉,辛辣无比。 五脏六腑,如同火烧。 李妃的意识很快就模糊起来,只坚持了十几个呼吸,她就一头栽倒在地上。 一众妃嫔见状,无不失声痛哭。有那跟李妃感情好的,还扑上去想抱着李妃,想跟她做最后的告别。 然而,朱允熥只是招呼一声,就有十几个年轻的小兵从外边冲了进来,蛮横地将她们拉开,然后用一卷席子将李妃的「尸体」卷走,抬着就去了外边。 朱允熥在李妃的尸体被抬走后,对着静心庵的主持说道。 「李妃是突发疾病而亡!」 「这点事你能记住吧?」 「能能能……」 「请三皇……不不不,请皇太孙放心,不管谁问贫尼都这样回答!」 朱允熥满意地点点头,随即领着一干小兵离开。 门外装死的士兵,见到这伙人总算走了,无不暗暗松了一口气,随即手忙脚乱的将头头从地上扶起来。 其实冯敬也早就醒了,只是不好意思睁眼。 万一看了不该看的事,让他咋跟皇帝陛下解释啊。 「今天的事谁都不许说出去!」 「校尉大人放心,俺们又不傻,刚刚都昏死过去了……」 「嗯嗯……」 …… 李凝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一辆行驶的马车里了。 李凝不安地摸了摸领口,发现自己没有被冒犯,这才惊恐地看向四周。 当她看到坐在一旁的朱允熥时,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妾身谢皇太孙搭救之恩!」 朱允熥朝着她点点头,随即淡淡地开口道。 「你车座底下有个包袱,里边有一百两金叶子,一百两碎银,外加几吊铜钱。」 「还有一个路引,路引上的章都盖好了,你随便填个姓名和去处就能用。」…. 李凝闻言赶忙蹲下身子在车座底下一通寻找,果然看到一个包袱藏在座子底下。 李凝打开包袱验证了下朱允熥说的话,对于金银等物她没怎么,唯独对那张代表着自由的路引非常上心,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然后紧紧贴在胸口。 「妾身……」 「大恩不言谢,妾身今后一定焚香祝祷,保佑皇太孙一生平安!」 朱允熥闻言无所谓地笑笑道。 「用不着!」 「保佑孤的人多了,不缺你一个。」 「此次离开京城记得走远点,将宫里和京里的事情都忘了吧。」 「孤可以放过你,但不代表皇爷爷能放过你。所以,你还是小心为上,切莫泄露在宫里和京里待过的经历……」 「嗯嗯!」 「多谢三皇孙提醒,妾身一定谨记在心!」 两人正说话的工夫,马车驶入一片繁华路段,周遭全是各种货物的叫卖声。 朱允熥指了指车外道。 「这里是城外的码头,此处南来北往的船只无数,你随便登上一条船,没人知道你去了哪里。」 李凝听到这话,感动得稀里哗啦。 直至这一刻,她才真正相信,三皇孙是真的想放她一条生路。 否则,三皇孙又何必为她花这么多心思,专门 将她放在码头边上? 「妾身……妾身一辈子都不敢忘三皇孙的大恩大德,呜呜呜……」 朱允熥对李凝没什么感情,一来,他本就没继承朱允熥的记忆。二来,他穿越以来跟李凝也没什么交集。 如果不是追寻母妃常氏和大哥的死因,他甚至都不记得太子府还有这么号人物。 「下车吧,孤只能送你到这里了。」 「嗯嗯……」 李凝哭哭啼啼地下了马车,很快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朱允熥见她重获自由,也就不在此地停留,而是直接去了希望学堂。 他在去大同之前,就命人从西南调运了杜仲胶等物,据说已经在蒸汽机上开始实验了,得赶紧去看看实际效果。 另外一边,李凝在人群里走了一段距离,发现身后没人跟踪她,顿时擦干了脸上的眼泪,在码头边上的商业街里找了家成衣铺,给自己来了个华丽变装后,这才重新出现在街道上。 然而,她还是觉得街道上的人时不时地看自己,这让她很不舒服,直至她看到井水中的倒影,看到自己头顶这个扎眼的光头,这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但头发不是那么容易长好的呀,想要长发飘飘,没个三两年都不行。 于是乎,她拿出十两银子,从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处买了一头秀发,然后在附近开了间客栈,把自己关在客栈几天,她的头顶就多了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重新整治一新的李凝,再次来到码头,漫无目的地看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一时间不知该何去何从。…. 这时正好听到有人站在码头上呼喊,李凝下意识地侧耳倾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