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中都凤阳。 朱允熥站在凤阳城的城门外,眺望着这座本不该出现的城市,脑子里只有四个字——富丽堂皇。 为什么说这座城市本不该出现呢? 因为这完全是朱元璋个人不顾朝臣反对,一意孤行建设出来的一座城市。 从洪武二年开始建造,一直兴建到洪武八年,其中调用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和工匠。 后来工匠和民夫不堪其苦,在宫殿的下方行诅咒之事,朱元璋一气之下将几万人杀得只剩不到一千人。 不过在那之后,朱元璋也停止了中都凤阳的建设,只是将其当成一个陪都使用。 朱允熥骑马走在凤阳城内,看着两旁鳞次栉比的房屋,整齐的街道,以及富丽堂皇的宫殿,有些明白为何当时选封地之时,皇爷爷非得让他选凤阳了。 就占地规模来说,凤阳城不论城池,还是宫殿的规模,都要比南京城更加宏伟壮观。 傅友德见朱允熥不住地左顾右盼,不由笑着问道。 「三皇孙是不是后悔了?」 「凤阳府可比松江府富庶多了,三皇孙却将其拱手让人,当真是可惜哟!」 朱允熥闻言无所谓的笑笑道。 「不后悔!」 「此地虽好,但却不是干事业的地方,显得太过于狭隘了,伸不开手脚!」 傅友德闻言由衷赞叹道。 「三皇孙所言甚是!」 「虽说皇爷当年是以劳民伤财的理由停工的,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做国都。」 「其理由跟三皇孙说的一样,太狭窄了,装不下京师的数百万之众,不足为天下都城!」 「也就地理位置比金陵城好点,四面是山,易守难攻,有一定的防御价值。」 傅友德说到这儿,就跟打开了话匣子似的,开始跟朱允熥臧否大明的各个都城。 「金陵其实也不适合当国都,城墙都快修到长江里了,成个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大江大河的边上,就没有当国都的。」 朱允熥闻言杠了一句。 「开封城不就在黄河边上吗?」 傅友德闻言,没好气地回怼了一句。 「所以徽钦二帝被金人给抓去了呀!」 朱允熥听到这话无奈地耸耸肩,半抬杠地问了一句。 「那依颖国公之见,大明何处可为都城?」 「这个嘛……」 傅友德沉吟半晌,随即无奈地摇了摇头。 「实话说,各地都有优劣,没有啥太好的地方。」 朱允熥闻言白了傅友德一眼。 「那你说个什么劲?」 朱允熥怼完傅友德,就打马进了中都皇宫。 中都皇宫是仿照南京紫禁城的形制修建的,只是在规模和占地上更加宏大。 现在整个中都城,朱允熥的爵位最高,他理所当然地住进了乾清宫里。 至于傅友德和随行的将士们,则只能在中都的军营里驻扎。…. 哪怕皇宫里有的是多余的房子,他们也不敢住,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朱允熥在中都休整了一晚,第二天就去城南十里外的祖陵拜谒。 大明的祖陵在老朱当皇帝之前就开始修建,一直修建到洪武十二年才竣工。 在这个祖陵里埋着老朱的父母,后来老朱觉得太荒凉了,又把三位兄长和嫂子,以及两个侄儿的坟墓都迁了过来,并正式改称皇陵。 皇陵有内、中、外三层,最里边称为皇城,青砖砌筑,高二丈,占地 约一千平方米。第二层也是砖墙,占地相比皇城要大得多。最外层是夯土城墙,其占地面积比之一般的府城都要壮丽几分。 朱允熥沿着皇陵中间的神道,经过红桥、棂星门、砖城北明楼、神道、御桥、皇城金门,然后来到皇陵的享殿。 原则上说,他此次祭奠的终点就是这儿了。至于后边的坟丘、明楼等处,非必要就不用去了。 事实上,朱允熥也是听了傅友德的建议,这才想起来祭奠一下皇陵内的先祖的。 按照傅友德的说法,出征的时候事情紧急,没过来拜祭一下也就算了。现在出征归来,大获全胜,再不来祖陵拜祭一下,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 朱允熥在路过御制皇陵碑之时,驻足观看良久。 本来他只是想过来点个卯,奉上三牲祭品,做做样子就走。 然而,当他看了老朱写的「御制皇陵碑」上的碑文,顿时被老朱艰难的创业之旅给感动。 正常来说,历朝历代的皇家碑文,都是由朝廷的大儒写成。 然而,老朱怕那些文人写得太文雅,后世子孙看不出创业的艰辛,干脆自己用大白话写了一遍。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 农业艰辛,朝夕旁徨。 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 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 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 既不与得,邻里惆怅。 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 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 御制皇陵碑的文字质朴,朴实无华,但其中所蕴含的凄凉和无助,却让人闻之落泪,看之心酸。 朱允熥看着老朱亲手所书的碑文,只感觉自己好像有点懂这个老头了。 皇爷爷的一生太艰辛,太不容易了。 皇爷爷之所以如此勤政,不是因为他贪恋权势,只是他知道自己的一切来之不易,太害怕失去,不敢轻易放手罢了…… 朱允熥在御制皇陵碑前驻足良久,直至将所有碑文背诵下来,这才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享殿,认真地履行祭奠的仪式。 「来人,拿纸笔,孤要亲自撰写祭文!」 傅友德一直在观察朱允熥的表情,刚刚看到朱允熥在陛下的皇陵碑前动容,他就觉得这个建议提对了。…. 现在听到朱允熥要亲自撰写祭文,傅友德开心地赶忙接过笔墨纸砚,亲自给朱允熥磨墨。 朱允熥略微沉思一会儿,饱饱地蘸了墨汁,然后提笔在纸上写起来。 在朱允熥挥毫泼墨之时,他身旁的锦衣卫,早就拿出一个小本本抄写起来。 朱允熥这边写完最后一个字,锦衣卫那边也将祭文发了出去。 中都距离金陵城很近,朱允熥这边刚举行完祭祀仪式,锦衣卫的小报告也送了出去。 徐六子本能地觉得,皇爷看到少主亲自撰写的祭文,一定会非常欣慰。 因此,自作主张,直接用八百里加急的形式,将祭文送回京城。 老朱在打发走张邋遢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来是高兴大孙的寿数绵长,二来则是忧心自己早年杀得太多了,会不会影响了大孙的寿数,影响大明的国运? 在这之前他是不怎么信这些的,但今天听到张邋遢也这样说,就由不得他不信了。 再加上他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也让他对自己产生了些许怀疑。 因为怀揣着这个心事,老朱连午膳都没吃,把 自己一个人关在宫殿里,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一直思索到半夜,老朱也没思索明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