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第二天,武将勋贵这边兵分三路。 汤和派出手下的一干家丁,在京城和乡间寻找苦主,或者制造苦主。 傅友德则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冥思苦想地写奏折。写完一份就发出去,让其他勋贵武将誊抄。 冯胜虽然脑子不好使,但心眼好使。命人给常升送各种衣物,还派出一个装修队,专门帮常升把牢房的居住环境大大地改善了一下。 正在几个国公忙东忙西之时,京城突然多了上百个说书人。 这些人只说一个人的故事,那就是常遇春个人英雄史诗。 比如说常遇春大破元军,常遇春斩将夺旗,常遇春攻陷元大都等等。 上百个说书人盘踞在京城的酒楼、茶肆等场所,每天都鼓动唇舌讲述常遇春的英雄事迹。 其故事之精彩程度,比之前段时间流行的《三国演义》都不遑多让。 三味书屋二楼雅间。 罗贯中写下最后一卷书稿,吹干上边的墨迹,随即将其交给书店的伙计,伙计赶忙拿着书稿去了太平门外的银作局合作商会--应天府联合印刷厂付梓印刷。 只用了一个上午,一千册「开平王传」就新鲜出炉,并且运往国子监分发。 领到「开平王传」的国子监生员,则各自找繁华街道给百姓们说书讲古。 经过罗老爷子亲自写成的话本,一经面世就引起百姓的热烈追捧,没用上 两天时间就已经成为街头巷尾最为引人热议的话题。 可谓是但有水井处,谁不说开平? 朱允熥悄***的做了这些事后,还死皮赖脸的求着老朱延迟「开庭」几天。 他这两天跟几个老国公开了几次碰头会,在得知还缺一个能说会道的讼棍之时,顿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被老朱贬到海州当知县的周志清周杠精。 只是海州距离京城有点远,哪怕一路做海船回京也得三天时间。 周志清在上次抗倭之事上承了朱允熥天大的人情,因此在看到朱允熥的亲笔信后,没有丝毫犹豫就接下了这个官司。 三天时间倏忽而过,很快就到了三法司会审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应天府衙门外就挤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三位***,看到周围这么多百姓,齐齐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 此所谓民心可用也! 皇帝陛下只要看到这么多百姓前来围观,就断然不敢赦免常升那祸害! 三人坐定之后,互相对视一眼,见各自准备差不多了,刑部尚书杨靖清了清嗓子,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拍。 「升堂!」 「带人犯常升!」 杨靖的话音一落,两旁的应天府衙役,顿时拿起水火棍在地上敲击着,嘴里还喊着低沉的「威武」之声。 然而,让几人震惊的是,人犯没带上来,三皇孙却从外边走了进来。 「皇爷爷口谕!」 朱允熥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齐刷刷跪下来,静听皇帝陛下的口谕。 「皇爷爷有旨,三法司会审,本不该再多加人。但你是咱的好圣孙,就替咱去听听百姓的声音吧!」 众人听到这所谓的「口谕」,一个个跟吃了苍蝇屎似的。 这分明是老皇帝跟这孙子说的话吧,跟他们这些官员有啥关系,凭啥让他们跪听口谕? 杨靖老脸憋得通红,深呼吸好几次,起身愤怒地看向朱允熥。 「敢问三皇孙,陛下这份口谕可是传给臣等的?」 「不是呀!」 「那你说什么皇上有口谕?」 「孤只是说皇爷爷口谕,又没说是给你们的,是你们自己跪下来听的呀!」 「你!」 周围的百姓听到朱允熥这话,无不被逗得放声大笑。 杨靖此时也知道自己被朱允熥摆了一道,心里就更加发狠了,今天若不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他杨靖就不姓靖! 「所有人不得喧哗!」 「带……」 杨靖刚说到这儿,就被朱允熥给打断了。 「你们给孤准备个座呀,孤可是代表皇爷爷过来的,你们总不好让孤站着听吧?」 杨靖听到这话,再次被朱允熥气成猪肝色。 他本想命人随便给这孙子找个凳子,可一想到他代表了皇帝,就只能不情不愿地让出自己的位置,然后自己找了个小板凳,坐在了朱允熥的旁边。 朱允熥坐到主审官的位置上,随手抄起惊堂木拍了一下,对着周围的衙役喊道。 「带开国公常升!」 /130/130262/31666928.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