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夫!」 「还是让一娘来吧,一娘是女流,丢点人不打紧。」 「你可是咱家的顶梁柱,不管到啥时候,都不能让咱家的顶梁柱弯了腰!」 章一娘说完这番话,就重新从丈夫的手里抢回饭碗,连带着几个孩子的大碗,一股脑摆在灶台边上。 朱允炆见到这家拖家带口的好几个人,赶忙命人多给他们打了点,还生怕他们不够吃,问他们有没有盆之类的。 章一娘听到这话赶忙解下背上的包袱,从上边拿下来一只硕大的木盆。 「有有有!」 这个盆乃是他们家洗脸用的盆,只是此时为了多吃上一口,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多谢这位贵人了,民女无以为报,只能日夜祈祷贵人长命百岁,多子多福……」 朱允炆听到章一娘这般说,当即拿起一只大木勺,亲自给其盛了满满的一盆粥。 章一娘自然是不迭地感谢,说着一些语无伦次的吉祥话。 林荣一看着自家媳妇这般讨好一个小少年,只觉得心里充满了歉疚和不甘。 他恨! 为何应天府这样大,竟然连一个让他靠力气吃饭的地儿都没有! 仿佛是上天听到了他的呼声,他们一家人刚刚端着粥盆来到大树底下吃粥, 就看到远处跑来几匹快马。 「招工!」 「三皇孙名下作坊招工!」 「有手有脚,不想吃嗟来之食,想靠自己一把子力气养家糊口的爷们赶紧过来瞧一瞧喽!」 林荣一本就觉得窝囊,听到这话跟媳妇打声招呼就颠颠地追了上去。 几名骑士下了马,当即从马上解下一个折叠桌放在粥棚边上,并且拿出笔墨纸砚之类。 一个先生模样的人坐在桌子旁提笔记录,其他两名骑士则敲着锣,扯着嗓子吆喝着招工的话。 林荣一想都没想就走到桌子前打听一番。 「敢问先生,咱们作坊一天给多少钱?」 孙继祖看了看林荣一的身板,暗赞是个好汉子。 「不一定!」 「根据作坊不同,工作强度不同,每日的工钱也不一样。」 「比如说,你去玻璃作坊,现在就只能去粉碎车间当力工。一天累死累活,也只能赚上三五十文铜钱。」 「因为你是灾民的身份,每天还能多领一升米作为灾害补助!」 「但如果你有手艺,比如说会打铁啦,会抹灰、砌墙,那赚得可就多了。」 「比如现在我们这边砌墙的老师傅,一天就能赚上好几百文呢!」 「不过这活计可累人,一般人吃不消,不知道你能不能行?」 「一天好几百文?」 林荣一听到这个数字整个人都震惊了,他一年到头种着家里的几亩地,也不过能收上七八石粮食。 这些粮食去了给官府的赋税,自家连吃用都不够,还得靠他家婆娘养蚕、纺纱来换钱贴补家用。 现在听说一天就能赚几百文,哪怕只有一百文,一个月也是三两银子,一年下来也有三十多两了。 这些钱带回老家,都够置办三亩水田哩! 一年就能赚三亩水田,这种美事去哪找? 「先生,俺有的是力气,只要工钱足,俺多苦多累的活都能干!」 「那你以前砌过墙吗?」 「砌过!」 林荣一为了争取这份工作,撒了个不大不小的谎。 他确实砌过墙,不过是跟着村里的成手瓦工,给人家当小工来着。 一天下来也没个工钱,就是主家供上一顿饱饭,外加给上一小把盐巴。 孙继祖听到林荣一这般说,当即在纸上记录起来。 「姓名!」 「籍贯!」 「黄册可否带在身上?」 「若是没带在身上,那就得找有黄册的人做保人才行喽!」 林荣一赶忙道。 「带了!」 「这可是要命的东西,咱咋能不带着哩!」 「等家里的灾熬过去,咱还得靠着这个回去领回自家的田地哩!」 孙继祖接过林荣一递上来的黄册念道。 「当站户林荣一!」 「嘉兴府嘉兴县零宿乡二十三都宿字圩民户。」 「计家五口!」 「男子二口:成丁一口,本身年三十九岁。不成丁一口,男阿寿,年五岁。」 「妇女三口:妻章一娘,年四十岁。女阿换,年十二岁。次女阿周,年八岁。」 「事产:屋,一间一披。田,自巳民田地,六亩三分五毫。」 孙继祖念完林荣一家的黄册,不无好奇地问道。 「看不出,你家田地还不少呢,六亩多地按理说不该穷困至斯呀!」 「回先生的话,家里男丁少,就靠小人 种田,浑家养蚕纺纱为生。养活三个孩子,本就捉襟见肘。现下又遭了灾,这才背井离乡来京城讨个活路!」 孙继祖听到林荣一这样说,暗暗叹了口气。 「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