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回到一院,王磊去看了周明昊。 这家伙被王磊安排着吃了一大堆碳水化合物,成功达到醉驾标准,晕乎乎地躺着等待酒醒。 蜀黍们拿到结果已经离开,周明昊的老妈在那陪儿子。 看到王磊,她感激万分,又贡献了好几次训练机会,然后忐忑地问道:“小磊,昊昊这病能治的吧?” “能治。” 王磊轻描淡写地回答。 治好确实不难,时间问题,需要肠道慢慢培植起正常的菌群。 难的是相应研究。 聊过儿子,周夫人又想起了老公: “唉,都说老周的手术难度大,非常大。虽然请了詹姆斯先生,说是肝胆外科全世界最强,阿姨这心啊,还是放不下。” “放心吧。我看过了,主要难度在于囊肿多发,考验的是医生的技术——技术问题你放心。” 周夫人哪里懂得“囊肿多发”四字代表的可怕含义。 从字面上看,多发的困难就是需要多切,多切就需要花时间,医生就得做得又快又好。 考验的是医生的技术,没毛病。 所以周夫人松了口气:韩老帮我家联系到了詹姆斯先生,目前全世界技术最强。 詹姆斯的老师罗伯特也会到场,就算罗伯特先生一般不轻易出手,但有他坐镇,就又多了一层保险。 按照王磊的说法,好像确实不需要过分紧张。 两人聊了几句,外面忽然有人探头探脑,随即惊喜道:“真的在这,王在这。” 居然是几个参会的神经外科专家。 大部分专家已经去南江医大参会,但这几个家伙觉得不如跟王磊学习,硬是找了过来。 “王,我们去开刀吧。” “我问过了,今天下午,你们的神经外科有好几台颅内肿瘤手术。” 王磊答道:“那都是确定了医生的手术,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不适合换人。” “没关系,我们已经问过了,病人和家属都非常乐意让我们做,原定的手术团队也非常乐意。” 这倒也是,主刀由国内的一般医生换成国际级权威,哪个病人不乐意? 而对于原先的手术团队来说,手术天天有,但跟着这些专家学习的机会,那可能一辈子也难遇到几次。 “而且我们征求了贵院领导的意见,他们也都同意了,还签署了必要的文件。” “铛!” “请借此契机,尽快充实团队,初期以本次学术会议所涉及专科为主。” “为更好地完成个人团队与医院合作任务,系统将视情提升成员技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