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德罗西的训练基本以判断和意识为主,分享他在球队中后场防守上的经验。 作为意大利国家队欧洲杯教练组的成员,他首先和陈小亮讲的是防守战术的演变与内核。 在穆里尼奥新的三中卫防守体系中,两个后腰需要在高压防守下回撤禁区,然而在禁区外防守和禁区内防守,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作为一个超强的后场扫荡者,陈小亮的拦截和破坏能力自然是无可挑剔的,对于球路的判断和高空球的争顶也是强人一等。 但一旦在禁区里密集防守,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科目——区域盯人。 随着现代足球越来越强调进攻的跑位与换位,不会再出现进攻队员死站在一个位置不动的情况。 中锋经常在禁区外回撤接球,或是拉到边路牵扯防守; 边锋不再死抱着边路不防,内切和前插抢点是家常边防; 边路传中的发起者从边锋逐渐转移到了边后卫的身上; 甚至在中场球员频繁前插进攻的情况下,一些讲究控球的球队,中后卫已经成了进攻组织的源头。 用句老话说,就叫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过去的人盯人战术下,认为危险的是“人”,这种防守思路直到今天仍旧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在防守定位球时,会专门派本方的高点防守对方的高点。 但很显然,在常规防守中,主防中锋的中后卫不可能因为人盯人,就跟着对方中锋跑到禁区外、或是一直跟到边路。 在这种情况下,防守盯人的思路也出现了变化,出现了区域盯人的战术。 区域盯人认为有危险的是那几个“区域”,只要派人守住区域,阻止对方进攻,就能达到防守的目的。 最典型的,就是陈小亮负责保护的禁区前沿,只要禁区前沿不被渗透,对方就无法轻松的发起直塞,打穿中后卫; 只要禁区前沿20-30米范围内没有被放空情况下射门的机会,对方就踢不出有威胁的远射。 区域盯人的的体系,要求的就是全队一起行动,关闭球场上危险区域的连接,要么挤压对方的可控球区域,要么切断对方的可传球区域。 人盯人第一次向区域盯人转变,就是意大利链式防守的诞生,埃莱尼奥·埃雷拉麾下的国际米兰在1960年代使这项创新达到了顶峰,两获欧冠、三夺联赛、两获洲际杯,以国米球员为主的意大利还在1968年获得了第一座欧洲杯。 但这一转变并没有持续太久,荷兰的全攻全守和萨基带领的AC米兰,把区域盯人再一次推向了高峰,提出了“高位逼抢”的概念,把防守的区域从后场扩大到了前场,这已经非常接近现代足球的理念了。 在萨基的球队中,球员有 4 个参考点——球、空间、对手和你的队友。 既要用越位线让对手无法发起进攻,也要用压迫性的高位逼抢来夺回球权。 萨基理念的落实,彻底改变了后来比赛的形式,这也是很多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球队瞬间没落的原因之一,至少当时远没到金元足球的时代。 除了国际环境的因素,足球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了像布加勒斯特星、贝尔格莱德红星这样的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欧冠冠军球队被欧陆豪门彻底甩开,并且再也无法赶超。 区域盯人要求所有队员不仅要知道球在哪、对手在哪,还要时刻知道队友在哪,只有与队友一起控制住区域和区域之间的连接,才叫真正的区域盯人。 在这样的演变下,甚至诞生了以诺伊尔为代表的“门卫”,门将也有除了门线和小禁区外,需要破坏进攻组织的区域。 但足球场上11对11,只有完美的执行,没有完美的战术。 区域盯人也有他的弱点,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 一,11名球员不可能占据球场上所有的区域,对手会选择将球转移到防守队员未能覆盖的区域来寻找机会,并且通过速度来调动防守的阵型,甚至是破坏阵型。 六冠王巴塞罗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手经常会看到哈维、伊涅斯塔两人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内做着连续的短传配合,或者是和回撤的中锋、或者是移到边路和边锋配合,然后吸引防守队员过来,形成单边的强侧,然后突然将球从强侧转移到弱侧。 在这样的情况下,防守队员如果增兵压上,多人出现在同一个区域区破坏他们的短传配合,那他们原本占据的区域就会被遗漏;如果不压上,那希望一个球员在一个区域里去防守两位超级中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穆里尼奥当时在国米和皇马选择的就是第三种方法,干脆放弃中前场所有的危险区域,将兵力全部部署在后场禁区附近,放任巴萨在中场随心所欲的传球,只压缩后场的防守空间,尽量让你传不进来。 二,对方可以通过在一个区域布置多个兵力来实现对该区域的占领。 这在现代比赛中已经很常见,边锋在带球准备进攻对方边后卫的时候,本方的边后卫会同时压上,造成在边路单个区域里,有两个进攻队员的情况。 一旦边锋内切,对方边后卫选择跟防,那本方的边后卫就会被放空,获得传中的空间; 如果边锋内切,对方边后卫仍旧选择区域盯人,不跟防、转而去防守本方边后卫,那边锋就可以冲入禁区直面球门。 于是在当今足坛,几乎所有的主教练都吸收了两者的优点,采用了折中的防守思路,就是区域盯人加人盯人结合的战术。 以2021年欧冠夺冠的切尔西为例: 无论是352还是3421,球队的阵型始终保持一致,这也符合了区域盯人的基本要求。 首先在前锋线上发起高位逼抢,这也是哈弗茨和维尔纳两个德国球员能在德国主教练图赫尔执掌下的切尔西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他们本就适应这种打法,也有体力作为保障。 虽然高压逼抢被越来越多的球队所使用,但这种防守思路是建立在全队绝对优势的跑动能力和超强的体力的基础上的。 如果你的队员的体力还不如对方好,那使用高位逼抢无异于自杀。 换句话说,这也是有些豪门主教练为什么会推崇这种战术的原因,因为他们高价买来的球员本身就具备过人一等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以德国系主教练克洛普和图赫尔为代表,特别喜欢使用这种战术。 在切尔西的中场线上,他们采用区域盯人,强调发挥坎特的拦截作用,关闭对手从中路发起传球的路线,逼迫对方把进攻方向转到边路。 而在边路上,詹姆斯和阿隆索等边翼卫则采用人盯人战术,死盯对手的边锋,同时附近的中后卫和后腰负责切断这名边锋和其他队友的联系。 三中卫中,一旦对方有进攻队员带球突进,靠近的中卫就负责上前逼抢,变成人盯人防守,而另外两人则进一步收缩,维持区域盯人,减少进攻空间。 与之相对的是穆里尼奥的防守战术,葡萄牙人为了打出有威胁的快速反击,就必须要让球员把体力留出来。 尤其是前锋,把体力都花在了高位逼抢上,等到快速反击需要长途奔跑时,势必成为强弩之末。 并且罗马的前场也不具备高压逼抢的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罗马现在采用的仍旧是中前场让出空间、从中后场开始盯人紧逼的防守策略。 说到这里,德罗西开始讲起了这个战术下,后腰所需要注意的战术重点。 作为2006年世界杯冠军的全能中场与2012年欧洲杯亚军的中后卫,德罗西对这两个位置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他眼里,陈小亮的身体素质已经和24岁巅峰时期的自己不相上下了,这是让他非常吃惊的一点,除了眼下71公斤的体重略微轻了一些,不过这与他17岁的年龄也是相符合的。 要知道皇马4000万欧元购入的19岁后腰卡马文加,刚到皇马的时候182的身高也只有68公斤的体重。 体重是可以增的,天赋却是买不来的。 另外,陈小亮在实战当中表现出来的耐力与覆盖能力更是能把加图索都比下去一截。 铲抢的技术与精度无可挑剔,预判和拼抢的积极性更是首屈一指。 头球也相当不错,但还算不上顶级。 唯二的弱点,就是控球的能力,与对区域盯人的理解。 按照德罗西的评价,陈小亮的防守就是一台抢球机器,但一旦落入到禁区里的阵地战防守时,密集的人员扎堆下,就没有禁区外那种可以来回奔跑的广阔空间。 这种情况下随意跑动,就会打乱整个后防的防守站位,会造成其他后卫的站位重叠或是无效盯防。 他举了罗马对热刺时,热刺打进的第三球。 当时陈小亮应该选择提前占据盯人区域,第一时间上前紧逼斯基普,而他并没有这么做,却是在中间等着给队友补防。 结果正是斯基普过掉了左中后卫伊巴涅斯,克里斯坦特补防又不及时,导致了在左中后卫的防守区域里没了防守队员,给凯恩占领该区域的机会。 凯恩前插接球后,陈小亮再去补防,又导致中路没了防守队员,被孙兴慜趁机占领,接凯恩倒三角传球后射门得分。 德罗西一针见血地指出,陈小亮的盯人还处于只会人盯人的状态。 另外在阵地战防守时,陈小亮喜欢按照自己内心对对方球员的威胁度判断来选择盯防的目标,觉得谁更有威胁就去盯谁,而并不考虑自己所处的位置与队友所处的位置。 这在对阵中下游球队时效果确实很好,因为对方阵中最多只会有一位比较出色的进攻球员,甚至有些球队全队上下都没有特别出彩的球员。 而面对一流球队,乃至豪门时,因为对方的中前场球员里,可能会有两名以上的明星级球员,他们同时发起进攻时,就会让陈小亮顾此失彼。 而一旦他的盯人判断标准被对方主教练察觉,对方就会刻意用那个球员去和陈小亮纠缠,将他引出本该防守的区域。 足球是十一个人的运动,在尽自己最大能力的同时,该交给队友的地方必须要交给队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