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商人的重要性-《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3/3)页

    实施这些政策的基础,是银子,而国库的大量银子,也是用了秦宇的策略才赚来的。而现在国库的银子明显有些不够用了,那些商贾富户的韭菜也不能一直割。

    ……

    陆家村。

    “秦先生。”这日,朱元璋和马皇后再次到来,和秦宇讨论问题:“秦先生,记得你上次说,王朝走向没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增多之后,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有限,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

    “不错。”秦宇摇着折扇说道。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马皇后问道。

    “以古时候的水平,想要大幅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是不现实的,比如说高产的杂交水稻他们就培育不出来。一旦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和从海外引进红薯这种农作物,让人们吃饱饭不成问题。”秦宇说道,“不过,以古时候的水平,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倒是可行。”

    “开拓海外市场?”朱元璋惊讶。

    “就是大力发展商业经济,和海外通商。”秦宇道,“古时候大多数都重农抑商,这是最错误的想法。”

    最错误的想法?朱元璋和马皇后沉默起来。

    “华夏自古以来都是农耕经济,导致人们都觉得,商人不生产粮食只是倒买倒卖,对社会没有半点实质作用。古时候的那些思想家,比如孔子,孟子,商鞅等人也是这么认为,受到这些‘圣人’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古代帝王,都觉得商人对国家没有用。”

    “不错。”朱元璋听了暗暗点头。

    秦宇这一番话,把古人重农抑商的原因给完全说透了。

    “而且商贾经过合理的经营,所获得的收益,往往比亲自种田多得多。导致很多人心里很不平衡,觉得商贾没有生产粮食反而比生产粮食的农民赚的要多,一点儿也不合理,所以古代统治阶层还经常打击商贾。说什么士农工商,商人最低贱,商人一个个都是低买高卖的狡猾小人。”

    “难道不是这样吗?”马皇后问道,“商人不事生产,与国家何益?”

    他们两个和所有的古人一样,也都是商人无用论的忠实拥护者。所以历史上朱元璋后来才会禁海,才会将沈万三抄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