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首先来找乔岚商量的是王氏。 王氏最操心的是儿女的问题,段思彤已经十六岁了,到了议亲嫁人的年纪。 虽然十七八岁出嫁的大家嫡女不少,可这些女子多在十五六岁定了亲事,家中提早几年看好了夫婿,剩余的时间于闺中待嫁。 在教养大女儿一事上,王氏费了不少心血。 段家被抄家以后,王氏认命过,觉得人这一辈子只要平平安安就比什么都好。 老太太封为女君后,段家就跟以前不一样了,连带着子孙的婚事都会好上不少。 若是段家一直破落着,王氏会给闺女找一个能认字的秀才,不要求人家的家世,只盼着那人的性情好上一些。段家虽被抄家了,她的外家还是当官的,找个秀才当女婿倒也合适。 直到后面老太太提了去京城的那一茬,王氏就不这样想了。 若是要回京城,她肯定是希望把闺女嫁到京城去的。 老太太也是这么想的! 如今家里的两位儿郎考上了举人,也差不多到了该回京城的时候。 回京路上至少得走半年,回京城安顿都得几个月,再说这相看人家,一年又过去了。 闺女的岁数不小了,再拖真就十八岁了,变成老姑娘了。 王氏把自己心中的担忧跟婆婆说了一遍,希望婆婆能早做打算。 听了王氏的话,乔岚才发现自己竟然忘了这件事。 她还打算过一两年再回京城的,但是一两年后回去,大孙女的婚事就要被她耽误了。 可这家里的地…… 见老太太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王氏心中涌起不少歉意,“娘,儿媳不是想逼您早日动身。娘亲慢慢来就行了,至于彤儿这亲事,儿媳先派人去打听着,给彤儿找上一个会念书的郎君就行。” “到时候回京了,也方便相看。” 这是王氏的打算。 高嫁有高嫁的好处,低嫁也有。 只要未来女婿能识字念书考科举,王氏都是满意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