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旱灾发生的第六个月,印尼北部一个原始村庄在村长的带领下举行了祈祷仪式,祈祷降雨。 随着旱情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向着南部迁移。 1538年,旱灾已经持续了一年,在这一年中,无数的人倒在了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1538年四月,一场大雨下了两天两夜,让干枯的土地瞬间恢复过来。 原本干枯的河床也重新蓄满了水。 虽然旱情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这件事情对北部的人们来说是那么的记忆犹新。 随着旱情结束,北部五个最大的原始民族共同拿出二十多斤黄金,让工匠打造出来一个黄金图腾柱。 随着图腾柱打造好,又让雕刻师在图腾柱上雕刻了众人祈祷降雨的画面和旱情结束后的画面。 几百年过去,这个金色图腾柱一直在五个最大的村落中来回供奉。 直到1941年,日军占领了印尼,他们所有的财富都被日军掠夺一空。 而这个金色的图腾柱也被日军发现抢走。 在1942年,这个金色图腾柱被日军装进弹药箱中,和在新加坡掠夺过来的金条放在了一起。 并在两年后埋藏在了菲律宾北部的某个山林的隧道中。】 【价值:四千万~三亿】 看完图腾柱的信息,郑经想不到它居然会有这么高的价值。 从信息上看,要不是因为旱情的原因,这个图腾柱还不会被打造出来。 真是个好东西。 摸着图腾柱上的图案,郑经开心的不行。 把玩了一会,郑经就把图腾柱收进了空间,和暹罗王金银大印作伴去了。 看着剩下的九个弹药箱,郑经期待了起来。 草!又是金条。 看到箱子里面的金条,郑经刚才积蓄的期待感瞬间消失。 把箱子放到一边,郑经又打开一个箱子。 发现里面同样是金条。 一连打开七个箱子,郑经又收获了两百多根金条。 看到最后两个箱子,郑经已经猜测这两个箱子里面应该也是金条。 打开其中一个箱子,里面果然是金条。 看到最后一个箱子,郑经没有迟疑直接打开。 “卧槽!” 看到箱子里面的物品,郑经忍不住叫出了声。 他本以为这最后一个箱子里面是金条,谁知道居然给他来了一个惊喜,里面居然是一个佛像。 佛像金黄,带有琉璃感,要是他没有看错的话,这个佛像的材质好像是用金翡制作的。 想到空间中还有一块金色翡翠,郑经把它拿出来对比了一下。 发现材质和颜色都一模一样。 金翡没跑了。 他本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金翡制作的佛像了,谁知道这次他又一次见到了。 这个佛像很大,大概有二十五厘米高,宽度也快和弹药箱差不多。 要是佛像在宽一点就放不进去。 在佛像的底部和左右上面,放着很多棉花。 这是为了保证佛像不会受到磕碰。 这个佛像比他在缅甸找到的哪个佛像大多了。 上次因为没钱,再加上小乘佛教在国内是小众他才卖掉,这次又让他找到一个更大的,郑经决定留下来收藏。 金翡制作的佛像,那是少之又少。 【上座部帝王金释迦牟尼翡翠佛像】 【国家:缅甸】 【年代:1427】 【材质:翡翠】 【重量:5.32㎏】 【尺寸:23x17㎝】 【品相:品相极好,外观无划痕,无磕碰。】 【简介:1425年,有缅甸比丘平塞纳前来锡兰(现今斯里兰卡),学习经教,在迦罗利耶重新受戒。 在锡兰学习经教回国后,平塞纳在缅甸仿照锡兰僧团的形式,建立起了宗教组织。 在当时的缅甸环境中,上座部佛教的影响力很快就扩散了出去。 1427年,经过两年的传播,上座部佛教在缅甸已经成为缅甸第一宗教。 影响力也达到了顶峰。 1427年六月,一位来自瑞古的佛教徒来到了勃固。 送上了一块三十多厘米高三十多厘米宽的金色翡翠。 在当时,翡翠并没有丝毫的价值。 但是金色翡翠特别适合雕刻佛像,看到这块翡翠后,平塞纳找来当时手艺最好的工匠,让他用这块翡翠雕刻出一个释迦牟尼佛像。 这位叫做隆达西的雕刻师是一位狂热的佛教徒,听到要让他雕刻佛像,隆达西接下了这个任务。 经过半年的雕刻,1427年12月,一件高23厘米,宽17厘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出世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