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讨论后,我们按照急性格林巴利综合进行治疗。治疗开始阶段,病情似乎有所好转,病人感觉力量有轻微的改善。” “三天前,病人突然出现呼吸肌乏力,呼吸困难。病情进展很快,目前,病人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因为治疗效果不好,病情突然加重,在交班会上,丁主任认为,病人的病情演变,不符合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的特征。所以,今天请林院长回来,为我们指点迷津。”马水源知道林琳要求很严格,所以,准备很充分。 “马医生的汇报不错,各位有什么补充的吗?”林琳变成主持人了。 “病史和诊疗经过,正如马医生所汇报的哪样,没有特别的补充。”看见没有人吭声,丁凤说了一句。 “马医生,你刚才说,病人的双上肢腱反射对称性减弱,双下肢腱反射对称性活跃,对不对?” “对。” “好,很好,去看看病人吧。”林琳说罢,站了起来。丁凤拿着一套检查的工具,跟在林琳的身旁。 林琳的工具,放在自己的院部的办公室,在出门诊时使用。丁凤曾经提出,要为他多领一套,被林琳拒绝了。 一套工具,不值几个钱,但林琳不能开这个头。 对任何一个病人,林琳更相信自己所问,所见,所查。其他人提供的信息,充其量只占林琳用来分析病情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并不是林琳不想相信其他人,而是临床医学,讲究的是知识面,知识结构,基本功,经验,思考能力,以及与这些相适应而进行的体查所见。 这些东西,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也没有能力代替。如果可以,林琳也没有必要回来参与讨论。 大家跟着林琳,来到病人的床前。病人很清醒,因为用呼吸机之故,病人不能说话,一双眼睛,满是求生的欲望。 林琳告诉病人,他可以用还能勉强活动的手来表达他的意思,以手势回答他的问题。 “您的病有多长时间了?” 病人伸出两个手指。林琳对病人说:“如果我说的对,您就竖起拇指,不对就不要动,你同不同意?” 病人马上竖起拇,指表示同意。 “2个星期?”林琳问,病人没有反应。 “2个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