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之《宋士杰》-《戏里戏外》
第(1/3)页
翻阅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以事件命名的多,如《失、空、斩》《大、探、二》,《打登州》《打龙袍》《打銮驾》《打焦赞》等,一打不解恨,还要《三打祝家庄》《三打陶三春》《三打白骨精》,又是《三顾茅庐》《三击掌》《三家店》《三堂会审》什么的,故事性和动作性都很强;以人物命名的少,好不容易有一个《秦香莲》,他还要改成《铡美案》。倒是也有《金玉奴》《杜十娘》什么的,可它们还是重在事件的本身,看不出人物性格的变化。真正称得上是人物戏或人物性格刻画得比较好的,我看是《四进士》,又名《宋士杰》。
《四进士》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可能是民间艺人假托明朝清官海瑞、奸臣严嵩为背景编演的戏曲。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新科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刘题四人,由海瑞举荐出任外官。这四位进士痛恨严嵩专权,共约永不贪赃枉法。后来发生了一起谋财害命的凶杀案,这四位却都牵扯进去了,田伦包庇,顾读受贿,刘题好酒且官僚主义,形成了冤案。被革书吏宋士杰代理诉讼,毛朋审理此案惩罚了凶手及三位贪赃枉法的进士,为民女杨素贞申了冤。
该剧的故事很曲折,很芜杂,头绪很多,好在它与一般的清官戏不同,问题的解决不单是靠清官的自身,而主要靠了一个有胆有识的讼师,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民告官”的典型——宋士杰。
我不知道中国律师的祖师爷是谁,看京剧《宋士杰》,我认为他就是了。封建社会的讼师名声一般都不怎么好,要么沦为官场衙门的帮凶;要么见钱眼开,在那里颠倒黑白。但宋士杰是个好讼师,他嫉恶如仇,扶弱抑强,老练辛辣,又幽默风趣。他的好处在于,一是办事傲上,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二是好管闲事。而写他爱管闲事,却又从怕管闲事写起。
宋士杰一出场就遇到外乡女子杨素贞被当地一伙小混混追赶。他想上去打抱不平,又一想正是由于自己多管闲事才丢了书吏之职,不管也罢;可待听到杨素贞呼喊:“异乡人好命苦哇!”便又激起了他的侠义心肠,决定管上一管。
我说该戏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比较好,就在于它将宋士杰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及越陷越深的过程中,展示了他性格的复杂性。作者没有一开头就写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样就不是宋士杰,而成梁山好汉了。再比方,他动员老伴一起去救杨素贞时的机智;老伴认素贞为义女,要他替干女儿打官司时他的“吃醋”;他替素贞去递状纸,路上遇见熟人请他吃酒,酒醉误事后的自嘲以及他的老辣、狡黠等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表现得淋漓尽致。
封建社会,讼师是一种不合法的职业,“包揽词讼”本身就是一项罪名。故一上堂,顾读劈头就问:“你为何包揽词讼?”宋答:“怎见得小人包揽词讼?”顾说:“杨素贞越衙告状,住在你家中,分明是你挑唆而来,岂不是包揽词讼?”宋答:
吓!小人宋士杰,在前任道台衙门当过一名刑房书吏。只因我办事傲上,才将我的刑房革掉。在西门以外开了一所小小店房,不过是避嫌而已。曾记得那年,去往河南上蔡县办差,住在杨素贞的家中;杨素贞那时间才这长这大,拜在我的名下,收为义女。数载以来,书不来,信不往。杨素贞她父已死,她长大成人,许配姚廷椿为妻。她的亲夫被人害死,来到信阳州越衙告状。常言道是亲者不能不顾,不是亲者不能相顾。她是我的干女儿,我是她的干父。干女儿不住在干父家中,难道说,叫她住在庵堂——寺院?
将对方问了个哑口无言。
这一段辩词念来铿锵有力,似急风骤雨,令观众听得过瘾解气,真的是非周信芳不能为也。其高明之处就在于,这一段事实清楚、理由充分、滴水不漏、无懈可击的辩词,却完全是一件没影儿的事,是宋士杰现编现卖的。他刚刚才认杨素贞为义女,何时去往河南上蔡县办差并住在她家来着?还“这长这大”,亏他想得出!这就叫讼师,数白道黑,将无作有。好在他是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
说到宋士杰的老辣,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顾读受贿,对杨素贞严刑逼供,宋士杰在堂口替她喊冤,顾读却诬她告的是谎状。
宋士杰问:怎见得是谎状?
顾答:她私通奸夫,谋害亲夫,岂不是谎状?
宋:奸夫是谁?
顾:杨春。
宋:哪里人氏?
顾:南京水西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