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雁宫内每日都要开课,文课和武课间隔排列,今天上的是文课,进来的是南梁第一大学士,沈南栀。 宗月歌抬头看向方桌后的男子。 沈南栀看起来约莫三十岁上下,身穿一身简朴的,麻布青衣,身形清瘦,脸色苍白,眼尾却生出许多不符合年龄的细纹,头上只插一根束发用的木棍。他将手中拿着的,已经有些泛黄的书放在桌上。 “请各位将《治国图则》翻到第二则。” 宗月歌已经毕业好多年,重新上学的感觉让她又熟悉又陌生。 第二则的名称是灾论。宗月歌简单的往后翻了翻。灾论讲的是若是国家遇到天灾,该如何应对。 宗月歌正看着,便听桌后的沈南栀念起了灾论第一页的内容。 “南梁四九三年,南部多洪,良田尽毁,房屋倾灌。浮殍遍地,百姓甚苦,更死尸置于水,多生疾病,易于扩散,可谓炼狱也;北部多旱,土地开裂,禾苗枯涸,千亩良田寸草不生,饥极,饿极,食树皮,服尘土者众多,有甚者易子而食,民不聊生。” 讲到这他停了下来,放下书,看着自己面前尊贵的皇子公主们:“依众位来看,此灾,该当如何?” 北羡云一大早就又翻到了萧承翼的府邸。 他轻巧的像一只燕子,纵使白衣墨发,府中的侍卫也毫无察觉。 那处被萧承翼十分看重的小院,此刻也是重兵把守。北羡云在熟悉的假山后探出头,府邸的主人不在,进出这小院的人也少了不少。他看着侍卫换了三次班,都没有一个人进出,便有些失望的窝回假山阴影。 北羡云背靠石壁,看着眼前的园景。 已入深秋,府中的树木虽然已经快掉光了叶,也还是能从有些残败的树枝看出春夏时节的郁郁葱葱。 忽然,他感觉到哪里不对。 按照南梁的风俗说法,山水相依,是为运道,假山应当放置在有动水的地方。普通的商贾指甲尚且十分看重这些,皇子府按理说更应在意。可他现在靠着的假山却十分突兀,附近并无任何流水。 北羡云运灵力于手掌,将手掌轻抚在假山上,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一寸一寸的小心探查。终于,在一处及腰高的山石上,他摸到约莫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石壁,温度略高于普通的山石。 他将灵力灌注进这块石壁,一个印记浮现在假山上。 是六甲五慈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