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议-《水浒:开局刀了王伦,我当老大》
第(1/3)页
中国四大名著,发生的朝代各不一样,这水浒的故事背景,是在宋徽宗时期。
宋徽宗是出了名的昏君,为了修建垦岳,大兴土木,以至江南百姓,流离失所,方腊也是因此抗起了起义的大旗。
北方虽然不兴土木,但也被那括田税法搞得苦不堪言。
数年前,朝廷胥吏杜公才,向大太监杨戬进言,巧立名目,查阅老百姓的田产地契,一开始被称之为稻田务。
而宋朝的田地,大多都是几经易手,基本都是开垦出来的,何来地契一说?
于是这些没有地契的田地,就被朝廷没收,充公了。
杨戬将这些田产收归公有后,又测量出面积,按照面积收税,强迫百姓租种。
然而这些被强迫租借给百姓的田产,十有八九又都是荒地、沼泽、退滩等,这种田地如何能够种粮食?
但百姓能不能种,朝廷却是不管的,该交的税,却是一分都不会少。
原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如此一来,就更加食不果腹了。
而杨戬借着杜公才的巧立名目,搜刮了一大批民脂民膏,甚至忝为自己的功绩。
杜公才也因此举,从一个小小的胥吏,被杨戬破格提拔为观察使,一跃成为了朝廷的官员。
早就腐朽不堪的朝廷,那些官员,如同看见屎的苍蝇一般,从蔡京,到高俅,再到张佑以及李彦之流,不甘落后,彻底将搜刮民脂民膏发扬光大,稻田务摇身一变,成为了西城所,较之杨戬,有过之而无不及。
举个例子,李四有一块田,卖给了张三,张三又卖给了王二麻子,朝廷就向王二麻子索要地契,王二麻子只能去找张三,张三只能去找李四,找到最后,没人拿得出地契,于是这块地就会被朝廷没收充公。
简单来说,就是朝廷看上的田产,不择手段,也要搞到自己手里。
最著名的就数京西汝州鲁山县,整个县城的田产,竟然全都被朝廷没收充公了。
这些贪官污吏,巧立名目,不择手段,将田产归为己有,又将那些荒田强行租借给百姓,加重税赋,百姓不堪负重,流离失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