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初秋里久违的晴朗黄昏,紫金山天文台颇有凉意,讲座已经被打断半个多小时,张南门仍在会场与不愿离开的学生们交谈。 近地光学观测站旧址已经被栏杆围住,这台上世纪的古董早已被南京博物馆纳入保护名录,而不远处则是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列阵,一排排巨型天线寂静地对准天穹。 讲座关于火星基地二期建设,以及大规模殖民可能性。主办方本想趁着大好天气,布置一个露天会场,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酸雨则让计划泡汤。三百多人只能挤在报告厅里,局促的室内空间反而让讲座氛围格外热烈。 打断这次讲座的是一通长途电话,张南门作为主讲嘉宾,却不得不临时参加另一个紧急研讨会。好在这是个线上会议,而且天文台配置有联网vr设备,并不需要立即抽身离开。 紧急会议内容是:重新评估‘焰火计划’的可行性极其应用价值。 这一天张南门已经等了至少三年,他的团队甚至跑去各大科技公司作报告、拉赞助,但这个项目终究只属于理想主义者,没有人会投资一个几乎看不到回报的航天科研项目。 但惊喜还是来了,柯伊伯带的一个全新发现,终于能让人看到一种遥远的利益。 雨停不久,西边出现漫天的火烧云,会场里大部分年轻学者都忍不住从透过窗户偷看。 张南门又点燃一支烟,忽然举起水杯:“敬大自然。” “还记得我小的时候,经常能看见这种景观,当然,除了那种级别的大烟囱。” 这话引起会场里一阵笑声,顺着张南门的手指,数十个将近四五百米的烟囱在天际线显得格外突兀。它们如此宏伟高大,以至于足以支撑这个疯狂的超载时代。 2067,超荷工程实施的第三年,这种大烟囱已经遍地都是。 尽管技术已经进行无数次革新,但人们还是在沿用几十万年前获取能源的方式,这些巨型火电厂就像在嘲笑人们无知,它们不分昼夜向天空喷吐烟雾,回馈以超乎想象的环境变化。 值得欣慰的是,人们至少心怀期望,在未来的二十年内,这一切都将永远成为历史。 本世纪初,人们对气候变化虽然已经产生足够警觉,但总体还算乐观。直到无人机时代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对能源的索取达到全新高度。于是碳中和概念早早覆灭,五十年代发生了那场持续四年的全球极端旱涝交错灾期,这似乎是一次最后警钟。 张南门还记得,三年前在伦敦峰会各国签署同意超荷工程时,那种全人类准备背水一战的舆论态势,似乎这并非一场赌博,而是胜利在望的比赛,与气候的比赛。 人们倾其所有,把赌注押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那个被称为‘21世纪的奥本海默’、‘聚变时代敲门人’的天才工程师;吴越。 其提出的‘吴氏约束定理’经过一系列理论演算和实验证明,适用于当前最理想的可控核聚变模型。当时人们一度认为,聚变发电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它的缺陷也正如其先进性,这种技术太过于超前,以至于当下的工业水准不可能让这种科技达到大规模应用。 在超荷工程的计划之中,从2064往后二十年,我们所使用的化石能源将会超过前一百年之总和,只为打下通向未来的工业基础,将最顶尖的理论技术通用化,而这些努力则会带来理想中的终极能源。 可想而知,这对于本就岌岌可危环境的破坏无异于一记重拳。但这也是一种先破后立的觉悟,后世永远使用环保能源的代价,则是化石能源的最后一段疯狂。那一个个巨大烟囱,终将被一种全新的东西代替。 报告厅始终寂静着,学生们似乎被远天的火烧云吸引了全部注意力,张南门也静静地离场,找工作人员取了一套vr设备,准备参加另一个期待已久的会议。 虚拟会场里早已人声鼎沸,张南门很难想象,自己这个从不被人看好的计划,如今居然还能引起这么多关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