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转变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完成的,在最初不得不听从命令前往东南平叛的时候,纳叶希的内心是由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慢慢就转换成了欢欣雀跃,以为这是立功的机会,打定主意要和叛军干上一场。 招募法师的艰难,组建征讨军队的困难,行军途中的种种障碍,士兵的素质问题,指挥与配合的问题……只是一次说起来十分简单的讨伐任务,但对纳叶希来说,当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艰难无比。 纳叶希毕竟不是亚历山大,虽说对军旅之事不至于一无所知,但也实在了解有限,生而知之的人或许有,但肯定不是他,更何况其中还存在着客观的,和人为制造的困难。 即使手底下人才济济,还有昂力塔古的授权,可纳叶希还是被击倒了,至少也是被打趴下了一个回合。 一开始与敌人对峙的时候,纳叶希绝对没有什么养寇自重的想法,其实那很难实现,只是他和他的军队确实需要必要的调整。 可随着情报渐多,对敌人了解加深,纳叶希愈发不想前进了,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畏惧了,两个领地的彻底沦陷对敌人来说绝不是侥幸,对他来说很可能是未来结局的预演。 转变再次发生,纳叶希开始有意拖延,绝对不与敌人开战,并且尽量给外界营造出一种高深莫测的形象。实在拖不起下去的时候,才会小心又小心,谨慎又谨慎地发起试探性进攻,不管战斗结果如何,都不会发动更大规模的战役。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种心态对于统领一方的最高将领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纳叶希当然也明白这浅显的道理,在不知道在等什么,却必须得等的复杂情绪里,纳叶希在默默等待着。 等待并非没有结果,局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然而,却不是如纳叶希期望的那种变化。 卡萨布兰城的消息不断传来,频率几乎是他传回消息的十倍,他似乎被人遗忘了,悄无声息间便已出局,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也许这并不是有意的,如果纳叶希在卡萨布兰的话,就会知道昂力塔古的“失忆症”十分严重,应当给予理解。 纳叶希渐渐暴躁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虽然他没有完成出征仪式时许下的承诺,虽然他失去了雄心壮志,虽然他不够主动,虽然…… 但这都不足以成为他彻底失去机会的理由,绝对不行! 还有机会,当然还要有机会。在以需要休整这种别蹩脚理由请求返回卡萨布兰城被拒绝后,纳叶希也没有绝望。 他很快就想通了,只要努力争取就一定还有希望,其实战争还在进行当中,目前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他没有收复帝国的领土只是因为时间还不够,建功立业哪有一蹴而就的。 这次转变让纳叶希变得凶狠了,必须跟敌人真刀真枪地干起来,才能有回去的理由和资本。 但就算发起狠来,谁更狠也还不一定呢,要知道敌人里虽然鱼目混珠的人有不少,但大多数都是过不下去的那些人,左右都是死,至少也要拉上敌人一起才划算。 何况他们不是没有尝到甜头,反叛以来取得的巨大战果虽然被众多势力瓜分了,但这收获对苦惯了的人来说,依旧是难以言喻的巨大惊喜。 如果干掉了帝国的大皇子,一定会有更大的好处,这是很多基层反叛军天真却质朴的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