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增产妙招-《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1/3)页

    “分两队,前面的按串儿撤棚,一边撤,后头的人拿着镰刀割参叶,然后开始动手起参。”

    许世祥是副业队长,起参当然是他领工,到了参地池串儿头上,便安排了今天的活怎么干。

    池串儿,也是参地专用语,就是宽五六尺的大土垄。

    因山形和地势,以及池串走向的缘故,池串的长度不定。多的四五十丈,少的二三十丈。

    土垄的垄面,叫做池面子,两个土垄之间的水沟,叫马道。

    池面子要高出马道一尺多,以便于排水。

    人参喜光又怕光,喜水又怕水,所以每个土垄上面必须苫盖参棚。

    遮挡大部分阳光和雨水,才能保证人参的生长,不会烂掉。

    眼下的参棚都是单面坡,长度比池面子略宽,雨水顺着参棚流入马道。

    再往后,等参地专用塑料膜出来,参棚就演变成拱形了,两面流水,更方便。

    起参,首先要撤掉参棚,那参棚都是用木板钉起来的,木板可以重复利用,自然不能随意损坏。

    以前,要是谁家穷,人死了没有寿材,就用棒槌板子钉一副棺材。

    这棒槌板子,说的就是人参上面苫盖的木板。

    大家伙儿都是带着工具来的,于是有几个人拿着锤子钳子等工具上前。

    先撤掉上面的草或者油毡,然后将木板起下来,摞到旁边。

    后头,有人拿着镰刀,在离地十公分左右,将人参茎秆割断,顺头顺尾的归拢到一起。

    割完参叶,镰刀换成三齿子,按照残余的茎秆痕迹,开始刨土。

    栽植人参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定的行距挖沟栽植,所以起参只要按照每一行的距离下三齿子,就不会刨坏了地里的人参。

    三齿子,跟耙子不同,只有三根手指粗的齿儿,齿长八寸左右,每根齿间距两三寸,下端尖的。

    三齿子往地里一刨,再往上一抬,连人参带土,一整坨就被刨起来了。

    然后用脚轻轻一踢一抖,大部分泥土被抖落,再往后一带,放到身后。

    后头跟着捡人参的动手将土里人参捡起来,抖落剩余的泥土,装进麻袋即可。

    这活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很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