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百日宴-《公主薄幸》


    第(1/3)页

    常乐与赵昭仪虽声势浩大地搬进了北宫,但只此一次在永清面前出现过,她在后殿也曾遥闻赵昭仪几度抱着小皇子来长秋宫请安——蘧皇后虽卸了外朝的事务,一概不见,但宫闱之中的礼尚往来,她还是无法置身事外。

    永清起初一听赵昭仪来,就想冲出去看着,担心阿娘被那市井中爬出来的女人挤兑。

    但很神奇。

    她偷偷溜过去在屏风后小觑过一眼——因懒得和赵昭仪说话废口舌——结果此间情景令她和身边跟着的年轻宫娥都咂舌不已。

    眼前不是剑拔弩张的氛围,也没有什么话里有话的明褒暗贬、讽喻打压。

    赵昭仪在蘧皇后面前规矩得很。

    她竟高度达到了宫妃行为举止的要求,起坐行止皆谦和有度,言谈也没以前那般妖妖娆娆,最重要的是,她竟也不对蘧皇后阴阳怪气地说话,敛眉低头望着怀中的幼子,笑得温婉慈祥。

    一点都看不出来有一丝伪装的痕迹。

    为什么?

    后来锦机悄悄告诉她,当年赵昭仪刚刚承幸的时候,蘧皇后不承认她,她便使出在南宫欢苑,皇帝蓄养娇宠的温柔乡里无往不利的市井手段,百般作态地恶心蘧皇后,试图打败她作为世家闺秀的骄傲与尊严——简而言之,让皇帝生怜,而让帝后离心,从而迫使蘧皇后为了摆脱这摊烂泥,松口答应给她一个身份。

    后来,她确实做到了,赵昭仪以坚韧到难以想象地毅力,将这也一出极耗心血的戏,连续做了五年。五年间后宫不间断地鸡飞狗跳,确实让帝后彻底离心。

    但蘧皇后却没有被这疲惫的拉锯打垮,她也没有松口答应给赵昭仪和常乐一个名分。

    ——相反,她第一次让赵昭仪知道,在绝对的权力面前,她即便再会玩弄人心,一切精心布置,皆是徒劳,只会似螳臂当车一般,化为齑粉。

    蘧皇后直接给萧司徒递了信,适逢当时赵昭仪求皇帝钦点自己的兄弟入朝为官,当日百官就集体罢朝不奉诏,说此不符合大燕选材之制,令天下儒生寒心,劝谏皇帝勿要宠信奸佞,酿成大祸。彼时皇帝初初登基,又经历张窦之乱,威望大为受挫,偏偏这件事又不在理,只得向百官退让低头。谁知御史大夫立刻乘胜追击,与太常少府一同指出赵昭仪本身的存在便是不合理的——昭仪是后宫御妇,位秩仅次于皇后,食俸万石,有掌教宣谕之则,且不说赵双鸾这在灾荒年间囤货居奇,哄抬粮价才被抄家没籍的出身,担不担得起,配不配得成为昭仪——即便是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册封她,这册封程序也不对——皇帝不仅未曾下诏册封,蘧皇后拼死阻拦,自然也不会拿出皇后金玺加印,因而赵昭仪只是在内宫中僭越享受罢了。

    一群鸡蛋里头挑骨头便已厉害非常的人,对着这天大的漏洞更是添油加醋,生生逼得皇帝再不敢提册封昭仪的事情,就连已经五岁的常乐也得不到宗正记名。

    赵昭仪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蚍蜉撼树,最终与心灰意冷的皇帝一同败走燕阙,如今回到北宫,她也仍被当年的威仪所深深震撼,不敢轻举妄动。

    永清再见她们,已是陶景十六年五月末的宫宴了。

    准确来说,也不当称之为宫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