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九章 收棉花-《惊!她能穿梭时空》


    第(2/3)页

    林婉婉如果也有黄道婆这样的高尚情操,免费教授鄮县所有的农妇,那她应该就能取代黄道婆,成为华夏的“织女星”。

    黄道婆功绩那么大,得到了名流千古的待遇,民间的声望极高,死后受万民敬仰,可是活着时,朝廷对她并没有什么表示啊!

    林婉婉不仅想要身后名,她还要生前利的。

    她是个俗人,不是圣人,首先想到的是跟自己休戚相关的同姓女。先把自己家族的贫给扶起来了,再去惠及天下吧!

    农村的百姓家里,可以说家家都有织布机。黄道婆当初带回来的纺织机不是纯粹的创造,而是改良,林婉婉拿到大唐的自然也是一样。

    这些纺织的、去籽的机器,族里的三叔公早就接到林婉婉的秘密单子,依葫芦画瓢做了很多架了,就为了棉花收上来后的后续工作做准备的。

    萧翀跟林婉婉定下的契约中,约定了三年后,林家庄就要将这些轧棉机、搅车、木弓、纺车、织布机等等陆续公开,并教授外姓女。

    也就是说这笔横财,林家庄能发三年。三年后,林婉婉将带领全鄮县妇女一起发财,使鄮县成为全大唐的棉花种植基地、棉布纺织中心。

    其实林婉婉和萧翀都明白,哪怕没有这个契约,这秘密也包不住太久的。

    与其让其他贵族占便宜,林婉婉还不如公开了,给自己刷一刷名望呢!

    也许以后自己也成华夏的“织女星”,名流千古了。

    再说了,棉花的纺织跟丝、麻、葛异曲同工,只要是织女,有原料的情况下,稍微多琢磨琢磨就能成功。

    李世民在贞观十三年后往大唐带回高昌棉,百余年间老百姓们就是这么自己慢慢琢磨明白的,区别只是有先进工具的人,效率高些。

    当然林婉婉若是一心阻止这项技术发展,也不是不可以,控制棉花种植的源头就行。

    历史上的大唐,哪怕后来引进了高昌棉,可真正用来纺织成布的棉花也不多,多是稍微种植一些,当观赏花的。

    会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思路没有被打开,各方面的技术也没有搞明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