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知道了-《我真的是奸臣》
第(2/3)页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这三道圣旨发完,已经是深夜了,福临亢奋了一天了,早早的睡着了。
董亮自觉的担起了国家的重任,在得到福临的准许后,董亮开始查阅了奏疏,看到堆积如山的奏疏,董亮心想果然要将乾坤决于一手,大权不旁落,这勤奋是必不可少的,要想集权,不被下面的人糊弄,那就得996啊。
福临一份奏疏都没处理过,董亮粗略一算这些天,这两三千份奏疏,少的有五六百字,多的有上万字。光看完这一晚上就不要想睡了。再加上还要做出判断裁决,那么这一天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这些奏疏又臭又长,又没有标点,还是繁体字,董亮看着都有些吃力,更不提分析了,好在每一份奏疏后面都有票拟。对照前后,董亮能明白个大概,但他不熟悉具体流程和事务,每一份都看的异常吃力。
干!写的这么弯弯绕绕的做什么?
要不要让皇上下旨,责成这些官员以后少用些修饰手法,有事说事,再加上标点,一目了然。
转念一想?算了,还是不要了,写的这么明白,福临万一能看懂,那就麻烦了,更可怕的是万一因此提高了清朝的行政效率,那大明不是死的更快?
所以非但不能这么做,反而要鼓励官员把奏疏写的又臭又长,晦涩难懂,生僻字那更是要鼓励,一词多意那更是人才,用的越多,升官越快,最好让那些大学士都弄懵,务必让清朝行政效率慢如蜗牛。
但这么多的奏疏,不能一直这样积压,今天已经发出了不少圣旨,证明皇帝陛下开始上班办公,怎么奏疏不处理,光给那个硕古莽升官是什么意思?
所以这些奏疏必须处理一部分,让人们相信皇帝已经正常工作了。
关键是怎么处理,董亮倒是想到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蛊惑顺治,在奏疏后面闭着眼睛随意的打上勾勾叉叉。很省事,半个时辰就搞定了。
这种事,前几天还可以这么糊弄,时间一长了,完全一样的事情,你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见。这皇上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除此之外,这样明确的表态,万事事情做错了,谁的锅?所以处理奏疏,要做到看似什么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
也就是,事情做好了,就是皇帝领导有方,他的功劳。事情做差了,肯定是下面大臣的锅,皇帝的批示,你还没理解清楚啊。皇帝不是这个意思,是你非要这么做的,那肯定是你的锅,没跑了。
有什么是模拟两可的呢?自然是“知道了”。
事情我知道了,你可以按照票拟去办。办好了,自然皇帝乾坤在胸。办差了,那就是我只是说知道了,可没承认你这票拟上面的意见事正确的,谁叫你做了?好好把锅背好吧。
这个后世广为知晓的梗,其始作俑者正是清朝的皇帝。
真的把权术玩的明明白白。
有了这个思路后,董亮就找出福临以前批示的奏疏,认认真真的开始临摹他的字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