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朝廷与百姓-《我真的是奸臣》


    第(1/3)页

    爹岱从见到董亮一直在给他打小报告,说那主薄如何的狗眼看人低,如何看不起觉尔察家。

    董亮当然知道他所做的不合程序,粘杆处之所以这么顺畅就办理此事,那是因为吴良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公器私用,权力·寻租,主要对他有利,哪管什么程序不程序的。

    而那个主薄呢,以爹岱这种毫无素质的人去办事,只怕一上来就口吐芬芳,随意吐痰,有骨气估计都受不了。对此董亮则一脸微笑的表示:“侄儿莫急!看叔怎么收拾那人。”

    于是即刻下旨,将那主薄变为九品的孔目。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立威,就是要让大理寺知道这一亩三分地是他董亮说了算。

    至于那主薄万一是一身正气的清廉官员,董亮会不会误伤善类。待董亮主持大理寺后自会查清,如果是,当然是想个法子让这人去州县做父母官,当个县令或知州,给当地百姓一丝踹息机会。

    绝对不能让这种人留在中央,万一得到重用,这清朝的统治岂不是要稳固几分?

    至于安抚百姓,也会让清国的统治稳固,董亮也考虑过这种情况,两相其害取其轻,不能因为要做清国的奸臣就把自己的底线给丢了。

    他祸乱的是清廷,而不是清廷治下的百姓。尽管很多时候这两件事互为表里,但董亮会积尽全力勿伤百姓。

    触碰底线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人嘛,总能为自己找到开脱的理由,哪一次决定不能找出一万个迫不得已的原因。

    一旦董亮为了暗扶大明,祸乱大清,不得不去做一些残民害民之举,那么很快就会迎来一个严肃的拷问?

    自己好好的清国权贵不做,去费七八力匡扶明朝做什么?就算明朝复国成功,承认自己的功绩,在明朝能有在清朝的权势?

    所以在面对这个民生问题时,董亮宁愿冒着任务完成不了风险也绝不去触碰底线。

    当旨意写完时,董亮让爹岱前去宣旨,爹岱在一旁顿时哭了,心想这六叔人实在太好了,这么给自己撑腰,简直比亲爹还亲。

    于是第六封旨意便是关于处置一个小小的八品官,但威力却比前几张圣旨还要来的强烈,这说明皇帝公然的在给董亮撑腰。这旨意所透露的政治意味让人不寒而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