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找学校不比找门面房,软件要求比硬件要求总是更严格一点,有的学校要求住宿,有的学校师资不行。 总之,茹玥又花了两天时间,把各个区的聋哑学校都看了,问了,了解了,最终选择了最大的一家特殊教育学校,因为这家有教医相结合的模式,就是说会有提供助听器等医疗方面的方案。 虽然只是刚开始,但算是意识比较超前了。 这个很重要。 办理手续不难,因为这年头在特殊教育这方面,还没有户籍的要求,学校也说了,只要交相应的学费就可以。 茹玥拍板定了下来,说好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就给孩子来上学。 这么一晃,已经一个星期过去了。 这超出了茹玥来沪上的预算,但事情还没办完。 接下来的时间,她就是在沪上满世界掏食品机器。 这年头没有互联网络啊,信息闭塞得很,要想知道市面上有什么机器是可以用的,得自己去找。 又是跑断腿的事儿。 脚上的泡戳破再摩擦之后,成了一块黑色的死皮,疼还扎人,但茹玥依然在软磨硬泡沪上食品大工厂的门卫,大叔大爷的叫着,拎一袋子好吃的献上,再腆着脸进去厂里学习、参考,再厚着脸皮求人家告诉一下,这个机器哪里买的,那个机器能不能借。 好在这年头风气不错,这种工厂又是大集体,很多人一旦让你进了门,就真的会告诉你,机器哪里买,该怎么用什么的。 挺有收获。 茹玥还借用人家厂里的电话,厂里的规模,去跟机器厂谈话,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订购,省了不少钱。 厚脸皮真的可以换成经济效益的哦! 杨建设也没含糊,把门面房清扫干净就用了,申请了在门市部装电话机,贷款也谈妥了,广告都定下了意向,基本上茹玥交代的事情他都办好了。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