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对比-《重生从开口要钱开始》


    第(2/3)页

    “还不是他闺女的事儿。”

    “她闺女咋了?人家不是从来不回来吗?”

    “你不知道。她闺女不是今年高考吗?你兴大爷想让她考个师范,到时候回来当个老师什么的也行,但是人家闺女心大,不听你大爷的话。这不这几天,你兴大爷一直去市里找他闺女。前两天找的回来在家里还骂了一阵儿,说这个闺女算是白养了。你说这个林婷也真是的,这么多年也不说回家看看,就在她大姨家。可不是白养了吗?”

    林微听母亲说起林婷这件事,才想起来。

    林婷应该是林微知道的,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儿。

    在比林微从小的生活环境还要重男轻女的时间点,她能挣脱家里的束缚,毅然决然的出去上学,除了她有一个支持她的市里的大姨,她自己也是很心智坚定的女孩儿。

    有多少女孩儿在父母从小的洗脑下,能摆脱父母影响?林微上辈子跟母亲一起伺候老爸将近二十年,她三十多年一直跟父母一直生活,所以她知道自己就被父母影响颇深。

    还有她的一些同学,家里有钱的林静林慧,父母是老师和工人的米雪,还有被母亲安排相亲的林欢,人生轨迹都是被父母影响颇深。

    “人家想考哪儿,就考哪儿呗,当初她上高中,兴大爷不是说一分钱不出,以后只当没这个女儿吗?这么多年过去,怎么又忽然要干涉人家了?”

    林微有些替没见过面的林婷鸣不平。

    农村女孩儿想要过自己的人生,真的挺难得。

    “你兴大爷就是嘴上较真儿,他能不管吗?林婷在她大姨家上学这么多年,你兴大爷一袋一袋的粮食送到市里,她一个女孩儿能吃多少,还不是想让她大姨多照顾孩子吗?这会儿该考大学了,你兴大爷只有她一个闺女,想让她考师范回来教书怎么了,总不能白养她一场吧。”

    农村人的想法就是这么务实。虽然说养儿防老,但是他们知道,老了也只能靠闺女伺候,难道能靠儿子儿媳?但是他们明明知道还是闺女靠得住,又总是压榨闺女补贴儿子。

    这种想法根深蒂固,短时间林微看不到改变的苗头。

    可能只有受了义务教育的这一代人成为了父母,才能改变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想法。

    “就像你前几天去沪市,不是说大城市也没什么好的吗?咱们农村人没钱,能呆的了大城市?”

    好吧,林微这才明白,这哪里是说兴大爷,这是说起她来了。

    可能是林微独自一人去沪市的事儿,让母亲提前担忧起来,所以跟兴大爷有些感同身受。

    “不管去哪儿,有没有钱,都得人家闺女自己说了才算。说不定人家婷姐想去师范,让兴大爷这么一闹,还真就硬顶着就不去师范了。”

    林微就是这种硬脾气。

    “林婷快高考了,兴大爷这会儿去闹,说不定婷姐会记恨他,以后都不回来了。”

    上辈子林婷就从高考开始,一次都没有再回来过生养她的小村子。

    对于她来说,可能兴大爷是只顾自己不顾她前途的自私的父母。但是在兴大爷眼中,他只是想让闺女离自己近一点,以后方便照顾而已。

    双方都有各自的立场,也都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所以才会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村里人天然向着兴大爷,所以才会传出这个闺女白养的说法。

    在林微看来,无论怎么选择,都是人家自己的事,她们这些外人,没有资格评价。

    “就知道这闺女不能读那么多年书,心都读野了。”

    母亲听到林微的回答,恨恨的说到。

    林微也不惯着。

    “都像你一样,5分钱学费就不让读书就好了?我姥姥是个重男轻女的老封建,你可别好的不学学坏的。我姥姥这么对你,让你4岁就干活儿,你心里就不怨她?”

    “有什么怨的,个人有个人的命。”

    林微不想再跟母亲说这些,辩论不出来的。

    “这个点儿李园儿应该放学了,我去找她。”

    林微起身想去看看李园儿。

    “她估计不在家了。”

    “啥不在家?”

    “今年过了年有人来咱们村儿招工,就招这些小姑娘去厂子上班儿,听说工资挺好的,一个月能有两千。咱们村儿好多人都去了,上次我看见李园儿妈,她说姐妹俩商量着一起去,有个照应。”

    这下林微再也待不住了,跑出去找李园儿。

    “别在人家家多待,一会儿该吃饭了!”

    “知道了!”

    林微新家跟李园儿家隔了有一条街,等林微进李园儿家,跑的都有些喘不上来气儿。

    “老李,你放学了吗?我过来找你玩儿。老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