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门被人轻轻的推开了,但因为是古代的那种木质门,还是发出“吱吱”的声音。进来的是刚刚被陈家辉从南京带来的李卫。 陈家辉看到李卫虽然进来的动作比较轻,但神色还是有些慌张,再者说,平日里这个时候李卫应该在夜夜升阁照看生意才对。想来是出了什么事情吧,要不然李卫怎么会无缘无故跑到书房来,而且还挑了若蓝身子不适需要休息的这个时间。 李卫走了进来,却没有如平常一样先施礼,而是立即回身把书房的门关上了。待这一切全做完了,才大步走到陈家辉和若蓝面前施礼道:“见过四王爷,见过若蓝姑娘。” 李卫虽然从小在市井长大,但聪明的他,大户人家的礼节倒也是烂熟于心。倘若只有陈家辉和他两人在场,按照陈家辉的“兄弟论”来说,或许李卫不会客套。但当着旁人,就算是四皇子的家眷,这套礼节李卫也是决计不会省的。 “起来吧,没有外人就不用客气了。”陈家辉端起茶水,随意晃了两下手里的茶杯示意李卫坐下。 李卫听到后却没有坐下,而是慌忙的说:“四爷,南京那边传来了急件。” “噢?拿给我看看”陈家辉从李卫的手里接过刚刚到达的南京急件,封皮上果真有三个梅花烙印。这是陈家辉和陈桥的约定,梅花印代表信件的急切程度,一个表示急,两个表示很急,三个则表示不但急而且重要。 陈家辉急忙撕开了用丝绸包裹的信件(这样可以减轻重量),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虽然是急件用最快的飞鸽把它带了过来,但南京到北京辗转千里,陈家辉估计至少需要三到七天的时间,而且因为鸽子不能载太重的东西飞行,所以这封信写的也是言简意赅,字数少之又少。信里面聊聊数字,大意是说,张长庚已经按照陈家辉所说,继续向康熙写了几份奏折痛斥科考舞弊带来的危害,并且把那些徇私枉*人的罪行放大了数倍。康熙一气之下竟然让人秘密的将因受贿而提名的两个举子押解到北京,要亲自审讯。因为是秘密押解,所以陈桥在得到消息的时候,这两名举子已经在押解到北京的路上了,估计陈家辉收到信得时间和举子押解到京的时间大致相同,两者上下差不了两天。若是陈家辉因此而想有所动作,还请他早做准备。 陈家辉看到后,脸上浮现出几日来少有的笑容,他觉得离皇太子下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自己的目标又进了一步。这里没有旁人,不用理智的遮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此刻在他的嘴角之上,已经浮现出了淡淡的微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