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要事相商-《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2/3)页
不仅李孟羲在照看,有时刘备也会去照看一下。
领着传令兵把人认了一遍,“走,回去。”李孟羲说到。
——
每一天,李孟羲总能意外的发现义军的疏漏之处。
军中有战死抚恤,却无有伤残抚恤。
战死抚恤还好,人死了,说有抚恤,真要是没有,不过是生者戚戚,死者无声,可伤兵不一样。
目前义军大致分战兵民夫两部,从民夫中挑选兵员,民夫们没有多少抵触的,一是战兵口粮足,能吃饱,二是,这年月,活着已经够呛,民不虑生,便不怎么惧死,当战兵搏一搏或许还有个前程呢。
战兵要是伤残了,要是不能再待在战兵序列,要是因为伤残而被剔除战兵,口粮从战兵口粮份额变成了民夫营的份额,这可好,因为受伤了,导致了口粮减半,还吃不饱了。
那可想而知,为了能继续吃饱饭,怕一不小心缺胳膊少腿就吃不到兵粮了,那打起仗来,战兵们会生怕受伤,于是瞻前顾后,失却奋勇。
现在义军对失去战斗力的战兵是如何安排的,李孟羲还不太清楚,或许还没到需要安排的时候,因为时间太短,最早大兴山之战负伤的伤兵,现在还在躺着,伤远没好呢,现在远用不着去考虑失去伤残战兵的安排。
至于怎么安置,刘备等人是否已经有了腹稿,李孟羲很不确定。
和生死相比,口粮之事,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
李孟羲意外从伤兵那里得到了反馈,知道了伤兵在忧心腿残了要是回乡干不动农活咋办。
有一个乡勇这么想,可以想到的是,这么想的战兵很多。
有很多战兵打仗在外,还顾及着遥远的家里,战死的抚恤金前不久李孟羲刚给定下来,算是稍微打消了战兵们对待万一战死的顾虑。
士兵们顾忌着死后家里人怎么办,同样也顾及一不小心残废了,日后日子怎么过。
因为心有顾忌,作战不可能十分奋勇。
李孟羲想到了这个问题,决定跟刘备等人商量下,除战死的抚恤以外,伤残的抚恤又该如何制定。
伤残抚恤标准,李孟羲认为不太好制定,因为伤势轻重,很难划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