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往来说大国间都是各搞各擅长的科技。 可就因为华夏的一次次超越。 让现在的局势变得更像是华夏在引领着全球的科技发展走向。 谁都想来比个输赢。 “核动力火箭目前来说确实是迈入航天领域的最优解,但它并不适合我们。”陈渊要做的不只是进入太空,他想的是在太空中航行,和其他国家相比,似乎是在同一个起跑线,可华夏的终点和他们并不一样。 “你想想,火箭为什么那么重?还不是燃料占绝大部分。一个核动力发动机推力是普通发动机的十倍,可一个核动力发动机才放多少燃料?减掉这一部分,火箭都能一次把几百上千吨的物资带入太空。” 陈渊的话让汤宇达惊醒,原来老陈不只局限于进入太空当中。 在其他大国争相开展航天项目时,他们信心满满这次绝对能够领先华夏。 可他们根本就想不到, 虽然提前进入了终点,可后来居上的陈渊要比他们走的更远。 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国际上的交流似乎变少了许多, 每个人都好似宅在家里捣鼓着各自的航天重器,但陈渊却偏不和他们一起走,反而是将赛道挪到了外骨骼上。 马国栋带着手底下的研究员在高分子实验里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突破,却频繁遇到难题,在看似是条死路的局势下,陈渊忽然有了重大发现。 碳纳米合金因为分子排斥的原因无法组合成型,在对马国栋提供的研究分析上陈渊发现他似乎想到了组合材料的办法。 那就是研发一种分子粘合剂。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还是在庞大的实验数据中发现的。 如果说碳纳米合金的分子是两个正级磁铁,陈渊所设想的解决方式便是在两排磁铁中间放置一排负极磁铁,那么左右两边的磁铁便能完美的吸附组合。 这是在宏观理论上的假设,但在微观上确实能实现。 因为陈渊发现柔性抗热材料中正好有这种物质。 这正满足了他一开始试图将两种材料相结合产生新材料的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