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要恢复军屯,就得得罪这帮子军头,不过以后再打仗,就得小心他们在背后使刀子,下阴招了。 若是不动他们,那就只能把刀锋向外打了,开辟新的屯田地,纳入新的军屯。 说不得,又得打上几仗,造些烽火台了。 苏城吩咐旁边的张勇: “把宣府军屯的地图给我拿来,看看现在宣府还有多少军屯,能给队伍供给多少粮草。” 旁边坐着处置文书的几个文吏立即就坐直了身体,他们久在宣府,辅助前总兵官杨洪处置军务,知道不少紧要消息,家中也累积了不少钱财。 现在新总兵官到任,如何使用他们,他们一个个的,心里都是忐忑的紧,自己这职事还能不能保证。 未等张勇出门,有个文吏就站了起来: “回公爷,下官掌管宣府一地的舆图,军屯分布图,臣这里就有。” 说着,这文吏就走到一旁的柜子边,打开一个柜子,手伸进去,掀开几沓厚重的文书,找到了一份舆图,呈给了苏城。 苏城接过舆图,扫了一眼,标注的都很详细,与大同、怀来接壤之地的军屯,中间穿插的民屯,各处都有消息标注。 苏城点了点头,问着这文吏: “做的很好,这是你所做?” 文吏微微躬身: “回公爷,这不是下官所做,是军中的军屯官们所做,下官只是合了一下。” 苏城眼睛微眯,不居功,要么这事儿确实不是他做的,要么就是这事儿是他所做,但不独占,不论怎么说,品性都还可以。 “你叫什么名字,现居何职?” 文吏恭敬的说着: “下官文牟,是负责处置舆图、民政的文吏。” 苏城点了点头,那还真是个边缘文吏,军务之中,吃香的处置兵员、粮秣、饷银、战马、兵甲事务的文吏,这种处置舆图的完全是冷衙门。 至于民政,就更不要提了,跟宣府巡抚衙门打交道,那就完全是苦差了,去了巡抚衙门挨巡抚骂,回来被军头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不落好。 “你把永乐、宣德年间的军屯分布图拿来给我看看。” 苏城吩咐着文牟。 文牟脸色一变,看向了坐在中央的一个文吏,这人留着一捋长须,神情雍容优雅,自苏城进来之后,一直都是安安稳稳的坐在那儿。 杨洪走之前,倒是给苏城介绍过,这人叫宋千,算是他的幕僚长,这司务厅的司务官,负责一众文吏的管束,是文吏的头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