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听到声音,太学院学子们眼神坚定的点头答应。 “夫子教诲,学生谨记于心。” 声音严肃认真。 见状,苏长歌没有再多言。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他能做的就是把心学讲解清楚。 而心学之道,刚开始可能颠覆不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礼法,但人心自由,伴随时代更替,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 而就在这时,浩然堂内。 空气格外的沉闷。 严院长等朱圣门徒坐在位子上一言不发,表情晦暗。 但突兀间,一道低沉之声响起。 “尔等莫要自暴自弃。” “苏长歌心学之说,即便得到天地认可,但却并非儒道正理。” “况且其忤逆朱圣言论,根基不正,不过小道罢了,难以久存于世,待到十年、百年之后,必被世人所厌弃。” 声音响起,严院长众人纷纷起身。 “多谢先生开导。” 严院长开口说完。 补上一句道:“苏长歌此子,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 “五恶以兼其三。” “先生,晚辈觉得待他心学传开,会蛊惑读书人,以其歪理邪说带偏世人,固想请教先生,可对其行君子之诛否?” 话音落下。 在座朱圣门徒心中一凛。 齐齐看向严院长。 他们没想到,严院长对苏长歌心中竟然恨意至此。 行君子之诛,表面看上去是为了大义。 但在世人眼中就是坏了法度和规矩,辩驳不了对方的学说,就把提出学说的人给解决,从源头解决心学之道。 不教而诛。 此举日后必被世人所诟病。 而伴随严院长的话响起。 低沉之声的主人,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儿才出声道。 “君子之诛大可不必。” “苏长歌虽为我朱圣学说大敌,但理学岂输于心学之道。” “吾辈乃是读书人,要在道理上胜过他。” “堂堂正正地告诉世人,心学之说不如朱圣理学,免得被世人诟病。” 话音落下。 朱圣门徒们纷纷点头答应。 “先生所言极是。” 见状,严院长虽然有些不甘,但出于对这位先生的尊敬,还是附声应和。 只是在他的心中。 若心学真的威胁到理学生存。 那即便是不教而诛,他也要对苏长歌行君子之诛! 铲除奸邪,以正视听! ...... 皇城,一处宫殿内。 “你对刚才异象之事有何看法?” 坐在御案前的老皇帝开口,目光看着站在不远处的太子。 “回禀父皇。” “儿臣以为这是件好事。” “朱圣之学虽好,但门徒太多,而且大多不行实事,空谈仁义。” “如今有苏长歌所立的心学在。” “理学、心学分庭抗礼,对我大晋朝廷而言乃是好事。” 太子出声回答,脸上挂着一如既往的温和笑容。 听到声音,老皇帝点了点头,接着继续说道:“苏长歌立心学,有功于社稷,由你来拟旨奖赏他这次教化之功。” “诺。” 太子点头答应一声。 但并没有急着去中书省草拟圣旨。 站在原地沉思了一会后。 太子出声道。 “儿臣以为,苏长歌心学之说受天地认可,有教化万民之功。” “按照礼制,能安民者,赐衮冕之服、赤舄鞋一双。” “但苏长歌数次引动异象,可见品格才能均为出众,儿臣以为可再加赐黄金千两,以及千亩良田,以示皇恩厚重。” 太子开口,语气恭敬。 虽然已经有了主见,但还是询问老皇帝对于赏赐的意见。 而伴随着声音响起。 老皇帝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恩。” “那便按你说的拟旨。” “另外,你不是与苏长歌亲近吗?就由你亲自去颁读圣旨吧。” 老皇帝开口将事情决定下来。 闻言,太子点头答应。 “父皇处事周全。” “儿臣这就按此意去起草拟旨,再亲自到苏长歌府上颁读圣旨。” 太子开口,拱手行礼。 “去吧。” 老皇帝挥了挥手。 “儿臣告退。” 见状,太子踱步退出大殿。 然后快步前往中书省舍人院起草圣旨,并吩咐太监去准备赏赐的物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