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以工代赈-《穿书后大佬她拿错了剧本》
第(2/3)页
他看着面前的小姑娘,心中莫名升起一丝期盼,说不定小姑娘有化解的法子呢?
这是什么鬼问题?
白拂顿时有些懵。
不是,刚刚明明谈的是以工代赈,怎么忽然转到预算不足的问题上去了?
“您还负责这个?”她问道。
“那倒不是”
梁成神情讪讪,“这不是事情凑巧赶到一起了,各方面都有意见,我得说服他们才能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白拂哦了一声。
梁成刚才话里话外透露了好几个信息。
一是建道观不是临时起意,不管如今南边情况多糟糕都势在必行,二是大业国的朝廷穷得连建个道观都掏不出银子。
关于大业国朝廷很穷这一点,白拂已经从斐公子那里了解了一些。
斐公子说现在主流观点都说朝廷每年征收的税大部分被摄政王拿去充当军饷,宫中的一应花销几乎都是靠着福太妃背后的黄家,以及皇后背后的盛家撑着。
若这是事实,那摄政王的军队不得富得流油?
但白拂看到武尊学院的艺术之门,以及得知堂堂武尊学院院长大人孩子吃不起桂花糕后,总觉得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
两派都没钱,那钱去哪里了?
退一万步说。
再怎么穷,那也是高大上的朝廷,能穷得连修个道观也掏不出银子?
这不合理吧。
白拂佯作惊讶。
“修个道观需要花很多银子吗?”她问道。
梁成为了得到更多帮助,也顾不得机密不机密的,开口解释:
“那不是一般道观,是以为陛下祈福为由修建的,一共六座,分布在大业国各地,不仅规模前无所有,所用材料也...”
说道一半,梁成突然抿着嘴,怕再说下去又要坏事。
作为大业国工部员外郎,梁成心里很苦。
南边百姓苦他心不忍,但上面给的命令他也无力反抗,只能硬着头皮接下。
于是他以找秦夫子商量对策的理由来到白麓学院,指望能得到些许指点。
不想有学生听到他们谈话,又将内容传得学院里人尽皆知,一群饱读圣人书的年轻人瞬时炸了锅,义愤填膺嚷嚷着要上书陛下谏言。
梁成立马吓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这事不是他本意,但可以说起源于他。
若传到元都,不仅上官沈尚书饶不了他,一个煽动民怨的帽子扣下来,他估计连命都要没了。
皇后娘娘因为劝诫被关了禁闭,他一从五品小官,闹出这么大的幺蛾子,能有个全尸?
如果被有心人利用说他结党营私故意挑事...
九族亦危。
这么想着,梁成身上冷汗又忍不住冒出来,嘴也闭得更紧。
白拂一脸古怪看他。
这人怎么回事,说到一半咬到舌头了?
秦夫子知道前因后果,便开口替他说了。
“道观用于沟通神灵,要用一种特殊的石料,需要从外地运往南边工地,工程量很大。”
白拂大致听明白了。
一句话。
因为很复杂,所以很烧钱。
白拂哦一声,喝口茶打算等着下文,不想放下茶杯发现对面两位直直盯着她,不再说话。
看我作甚?
“说完了?”白拂试探着问道。
梁成讪讪咳一声。
其实这姑娘提出以工代赈已经帮了他大忙,有了这么个好理由,他更名正言顺,各方压力多少能少一些。
经秦夫子一番解释,学子们理解了以工代赈的好处,怒火消了不少。
至少没人再嚷嚷要联名上书阻止工事。
但这只是解决了眼前突发的麻烦。
他的工作是修道观,哪怕出师有名,钱不够是事实,没钱道观还是建不成。
他担心的是,如果按照原计划在当地强行征收,这受灾的节骨眼上,民意沸腾,铁定要闹民乱。
如此一来,以工代赈的噱头怕是也不顶用。
所以他拜托秦夫子带他来见见这个姑娘--
能提出以工代赈的人,说明脑子不一般,说不定有其它出乎意料的法子。
但具体要让这小娘子帮什么忙,说实话他自己也不知道。
也不知道怎么问更合适。
便只说明了问题,想看看这小娘子能不能自己找到点什么自由发挥。
他捡着有用的听听就行。
万一有什么启发呢?
他和气说道: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姑娘见识不一般,梁某想听听姑娘有没有其它奇思妙想。”
“那赈灾的钱哪里来的?”白拂好奇问道。
“户部还在筹集,具体来路本官也不是很清楚,但应该...不会太足。”梁成含蓄说道。
赈灾的钱没着落,修道观也钱不够。
还搞什么搞。
白拂在心里暗暗吐槽。
不过人家是需要的事她的意见,不是吐槽说教。
白拂也懒得问那么多,沉吟片刻后说了自己的见解。
“工程钱不够,解决办法不外乎两个,一是筹钱,二是节省工费。”
“啊,是这么个理儿。”
闻言梁成嘴上应着白拂的话,脸上却闪过一抹失望之色,不过很快掩饰住,很赞赏小姑娘高见似的点点头,举杯喝茶。
一个小姑娘,能随口指出这两点也不错了。
也不知道自己适才在瞎期待什么。
“节省工费需要先好好研究方案,筹钱的事要先行”白拂继续思忖着说道,“找富庶地区临时借银两,算利息,分期偿还,不行吗?”
梁成摇头。
“这些年四处修建道观,已经接受不少富户无偿捐赠...这法子怕是不行。”
白拂从无偿捐赠里似乎听出另外一层深意,抬眼对上梁成眼神,瞬间明白了。
看来朝廷劫富的事情干多了,现在已经劫无可劫。
总不能把天下富人真逼急了。
“那是否可以以救济南边灾民的名义,让大业国百姓自发捐赠银钱呢?”她又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