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东坡先生-《革宋》
第(2/3)页
在座的行会会长们现在腰包里有了钱,自我感觉社会地位也上升了,这城内打民生大小事务俨然已经成了商人的天下,这次也能体会一下当官审问犯人的感觉,自然一个个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原来有些微陀的背也用力直了直,对方再牛逼也不能丢了官家的脸面啊。
很快两个壮汉便押着一个三四十岁上下的文士进来了,尽管那人身上被绑缚着,但是衣衫依然整洁,连头上的纱冠都没有歪斜,一撮胡须用飘逸来形容毫不为过。长相也颇为俊秀,再加上傲然的风骨,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一看也都知道此人非同小可,几个会长连忙打消了看戏的想法,一个个都在猜测这人是谁。
杨过此时却已经猜出了来人是谁了,陈拓曾经向他们提起过,再加上是万里征派人押送过来的,此人必是大宋梓州转运使、大文豪苏轼。
其时苏轼之余文人不亚于现在明星之余粉丝。杨过出身行商,也通读诗书,对苏轼当然不陌生,苏轼的几首词作也一直被杨过挂在口上,这下看到苏轼本人,当真是激动非常,要是搁到现在,就要拿着纸笔要求签名了。
“阁下可是苏……苏东坡先生?”杨过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说话也结巴起来,两边还坐着的行会会长们一听苏轼的名字也纷纷议论,知道的,也跟着站起身来,激动地看着苏轼,不认识的也很有兴趣地看着。
苏轼见杨过也有些文人风范,而且态度恭谦,年纪又长于自己,原本打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下也只得稍稍缓和下语气道:“在下正是!”
“啊?”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是经苏轼本人口中确认还是让杨过大叫了一声,行会会长们不管知道的不知道的也纷纷行礼:看来不是个他们能惹得起的人物。
杨过反应过来,连忙亲手替苏轼解起绑在身上的绳索来。
苏轼虽然一路上好吃好喝,行宿方便,一切都有人打理,可为了防止逃跑,还是在身上绑了绳子,久了身上便有些疼痛僵硬,杨过一解开绳子,苏轼便活动了下筋骨,朝杨过回了一礼,道:“多谢老先生。”
杨过竟被苏轼的风骨感动,这个儒雅的翩翩男子,正是古人风骚之所在,杨过久久不能言语,竟然呆了。
圃福贵原本就不认识苏轼,连听说都没听说过。看到杨过愣在那里,总有点丢“官家的脸面”,正好自己又离的近,就顺手牵了牵杨过的衣衫:“杨老爷!”
杨过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引苏轼到堂上主座,自己反倒做到了客座上,又问那押解苏轼来的兵丁道:“万将军让你们带苏先生来建昌城还有没有其他吩咐?”
其中一个道:“禀大人,万将军这次让我们护送苏大人全家二十余口来建昌,其家人已经在城中安顿妥善,可是苏大人是督帅点名要见的人,而苏大人又有点……”兵丁虽然没有说出来,但众人也都猜出苏轼肯定是拒不听命,才被绑缚而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