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建昌对峙-《革宋》


    第(2/3)页

    留在建昌城内的就是那裁军留下的不足三万的“精兵”了,严格点说是两万七千六十二,其中还包含了从大宋前来的匠户三百余户、医户百余户(包括老婆孩子)共一千余人,再出去从建昌临时招募的维持治安的壮丁一千余人,那么真正能战之士只有两万五千。

    这两万五千大兵还有个特别之处。

    从来古代行军打仗,持刀盾,挥戈戟者都是行伍中的主力,但是陈拓这次留下的绝大部分都是弓箭手,足足有两万,只有四千人是在原来禁军步军的基础上建立的能够稍稍抵抗骑兵的传统步兵。

    那还剩下一千呢?是火枪手,陈拓进入建昌城后,就让方道龄四处搜罗方士,道士,用以研究火药配方,让陈拓大吃一惊的是,在那个时候,已经有黑火药出现了,并且就装备在火枪队的火筒中。  这支部队从来不参加操练,却成天从城外往城内运黑色的土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加固城墙,这更加让其他兵种瞧不起火枪队的士兵了。陈拓现在也是苦于火筒威力过小,虽然火枪队在万里征的努力下,已经是人手一筒了,但是限于武器威力太小,而且火药数量有限,也就无法对火枪队进行系统的训练了,只能让他们跟着方士和道长门上山采药采石了,陈拓可是把这些人当成科学家看待了。

    只要火枪队能在火枪的射程和威力方面(装填速度到还不是很重要)能有所突破,那么陈拓的排轮式部队就可以成型了。因为现在弓箭有一个弱点就是无法有效地打击高速移动的骑兵和顶着铁盾的步兵,甚至有时候连蛮兵的滕盾都无法穿透,而这类“肉盾”型的兵种往往走在前面,从而迅速瓦解由弓箭手组成的第一到攻防线。如果火枪得以发明,那么第一排的火枪完全可以通过轮番装弹,发射强力冲击的火药的方式打通前面的肉盾,然后与后面的弓箭手配合,通过远程攻击消灭大部分敌人有生力量,并与传统马步兵种结合,最终消灭敌人。

    想法是好的,可实现起来是有难度的。这个留待后面再说,无非就是枪管和构造问题。

    既然指望不上火枪队神威显现,只有靠弓箭手了。

    本身留给陈拓选择的战法也不多,三面被围,一面不能出,除此之外只能死守,突围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陈拓实在舍不得这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精兵。

    建昌城有四门,东门有杨攀、兰耿(参见第十一章:山贼进程)带着五千神臂弓手守御,西门有黄文秀,甫卜守御,也是带弓手五千,  南门自有陈拓并方道龄、柏寒、沈剑以及杨过带着剩下的一万神臂弓手静待高升顺的三万攻城军。而北门因为万里征和宇夜冰的六万杂牌军遥遥牵制,也不大可能会有人绕过偷袭,不过谨慎起见,陈拓还是将那一千治安军派到了北门。剩下的四千步军由杨林率领在城中待命,随时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督帅,我看对方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此城着实难保哇,实在不行,莫若突围北进,与万将军会合,再徐图南征。”杨过看着陈拓,脸上早没有来原来的高傲。这跟陈拓在建昌城一个得表现分不开,先不说中华军的到来不仅没有使建昌城陷入混乱,反而在一个月之内与大宋的梓州开放的贸易,短时之内,这个化外之城商贾往来,好不热闹,商人第一次被作为受人欢迎的客人被带到城中,与中华军和城内百姓做生意,更重要的是中华军在陈拓的强力治理下,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以至于四周常有白族,汉族等城外百姓牵来居住。这次让杨过颇为感动的是,这次大理大军来剿,陈拓广发布告,全百姓们收拾细软离开建昌城,一个月来,去者了了,可见陈拓的得民心政策多么正确。

    “杨老先生不用担心,这次我们也不见得会输。”方道龄走过来,替陈拓回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