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理行商-《革宋》


    第(2/3)页

    “好!”那杨工茂突然大叫一声好,然后用更高的声音问道,“将军拿什么夺大理?”

    陈拓顿时语塞,其他人被杨工茂这么突兀的一问,也都陷入的反思:我们凭什么能打下大理?凭这不到两千的精兵?大理虽然国小民寡,但是四面强敌环绕,北有吐蕃兵连年侵扰,西有天竺,西南有蒲甘(又叫缅国,今缅甸),南有交趾国黎李朝(今越南),在这种环境下,大理常备军也不下三十万,这还不包括战时的役兵,这要是加起来,五八十万凑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套用一句国人的常用语,那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陈拓淹死。

    那靠这些能士良将?陈拓承认,一个好的将领对于军队是至关重要的,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良将也难为无兵之战啊。

    除了这些,还能靠什么呢?

    “我们一不靠兵,二不靠将。”方道龄这时候走了出来,笑道。

    “那先生以为你们所倚重的是?”杨工茂转而问方道龄。

    方道龄用手指了指头上,又指了指地面,道:“我们靠天,靠地!”

    “靠天地?”这下不仅杨工茂不明所以然,就连陈拓等人也是丈二和尚,心中都在想,这牛鼻子道士又在出什么鬼主意。

    “对!”方道龄仿佛很满意这种效果,摸了摸他那本来就不多的胡须,继续说道,“凡欲成事者,都想占天时,借地利,成人和。三者全,则胜券在握,三者有其二,则胜多败少,而我们恰恰就有那三分之二。”

    “愿闻其详!”杨工茂已经完全收起那副华贵的样子,对方道龄做了一揖。

    “我们占天时,如今大宋与西夏连年征战,双方在河西走廊你攻我伐,徒耗国力,而辽国也是内部问题居多,无暇他顾。宋国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染指大理事务,而且如今的大理国皇帝段思平不思进取,高氏趁机揽权,已经在国内树敌不少,其他几家大姓,如x(字比较难认)氏,董氏,赵氏,郑氏,以及杨氏(再加上段式,高氏,共七大家族)或多或少都有怨言,甚至私下发生争斗,如此外无近忧,内有重患之时,岂不是天与之时?”

    杨工茂点了点头,自己身为杨家的一员,这些事情还是知道的。“那地利呢?”

    “我们都是装备精良的步军,在北方平原作战没有优势,但是进入这南部大山之中,依靠我们的神臂弓和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可以说是有了很大的优势,而且我们过条河就是黎州蛮的领地,这里虽明属大理,但是土著却各自为政,也没有大理的驻军,我们过河可以直扑其中心大寨,夺得地盘后,招兵买马,觊觎建昌郡。这边果州的宋军并不与我为敌,必要的时候还可作为依仗,这里我们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难道不是地利?”

    杨工茂听了这些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就方道龄这两点已经让他动摇了。

    “方兄说的自然是十分有理,可是依在下看,我们可不仅仅有天时地利呢?”李从良这时候从旁边走出来道。

    杨工茂对这群人越来越感兴趣了,先不说他们行军千里,却只带军千余便妄想夺下大理江山,单就他们能不能过得了那黎州蛮区都还是未知数,然而也能被他们说出个天时地利人和出来。“父亲大人对这批人必定极感兴趣。”杨工茂心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