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宝剑赠英雄-《071秘洞》
第(2/3)页
岳明伦收起枪放进匣子里,每种特种弹都拿了几发装进匣子内的子弹盒里,“嘿嘿,今儿个我就带上它出门遛遛,让它撒撒欢,顺便测试一下。”
然后,乐不可支地一手掂匣子,一手掂铁皮子弹箱,屁颠屁颠地跑了出去,走出好远了,还能听到他呵呵的傻笑声。
午夜12diǎn整,转运场旗杆下静静停着的三辆车开启启动,缓缓驶入主隧洞。第一辆吉普车里坐着的是督查室的虞美玲和胡鹏飞,以及一个女报务员;第二辆卡车里是金铁吾、高大力、钱贵和会计,以及五名警卫班的士兵;第三辆卡车里是岳明伦、赵兴邦、孙烟袋和三名警卫班的士兵。三辆车钻出071,一头扎进夜幕中。
窗外,月色如水,繁星满天,扑鼻而来的是青草的芳香,对于大多数第一次踏出071的人来说,他们从来没想到原来夜色可以这样美,空气可以这样新鲜。
与此同时,位于海城外滩海城中央银行大楼里的总经理和地下金库工作人员也是彻夜未眠。
他们把库存的所有金条逐一清diǎn都装进木箱,上面写上数量和重量,总共有五十箱,每箱二百斤,用小平板车推到银行大厅里,由军统海城站的武装特务持枪看管。
这些黄金每一根金条上都印有“海城银行”的字样。很多人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么多金灿灿耀眼的黄金,说不动心那都是假的。
海城博物馆的馆长易老先生鹤发童颜,一身长袍,戴一副断了一条腿用线缠着的黑框圆眼镜,正看着工作人员博物馆大厅里的一件件宝贝被装进木箱里。
这些藏品都是易老先生耗费几十年的精力从全国各地购买、交换及从国外拍卖场回购,还有华侨捐赠的。
有大量各个朝代的墨宝字画、精美玉器、宫廷珍宝,随便挑出一件那都是价值连城。
特别是有一尊唐三彩可谓是镇馆之宝。这尊唐三彩是由一组三匹马组成,釉质均匀,色彩艳丽。马身膘肥体壮、骨肉均匀,分别以啃蹄、嘶鸣、勾首的姿态呈现,活灵活现。正是以唐代“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卷毛孤、白蹄乌为原型塑造的。还有一尊由另外三匹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为原型的唐三彩流落在日本。
这两尊唐三彩出自唐代王室之墓,清代有盗墓人将它盗出后被当地官府缉拿。知府见其精美绝伦,便送于总督,后总督又将其献与道光皇帝,道光将这一对唐三彩视为珍宝,一直存放于宫中。清慈禧太后兴建圆明园,将其存放文渊阁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大肆掠夺并火烧圆明园,自此这对“唐六骏”就神秘消失了。
直到在十年前易老先生去伦敦参加一个博物馆年会,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的一次拍卖会上见到了这尊流落海外六十多年的“国宝”。
虽然只有一尊,但已经价格不菲了,易老在华侨中发起募捐才勉强拍下。经易老多方打探才知道三年前另一尊“唐三骏”在巴黎的拍卖会上被一名日本亲王拍走了。
易老遗憾的带着这尊“唐三骏”回到海城,并在海城博物馆进行展出,轰动了文物界。日本公使馆曾派人来找易老商谈愿意以三倍的价钱购买这尊“唐三骏”,被易老严词拒绝。易老并放话说愿意以同样的价格回收流落在日本的另一尊“唐三骏”,同样遭到了日方的拒绝。从此这对国宝在由英法分占变成了中日分占。
“一二八事变”时日军占领海城博物馆,日本亲王第一时间派文物专家寻找“唐三骏”的下落,但多亏易老转移及时,日军一无所获。战事结束后,“唐三骏”又重新回到了海城博物馆供国人参观。
没想到五年之后旧事重演,“国宝”还要再一次经历颠簸流离。想到自此一别,遥遥无期,自己有生之年或将再也无缘相见,白发苍苍的易老先生不禁抱着“唐三骏”黯然神伤,老泪纵横。
清晨五diǎn,天刚蒙蒙亮,纸醉金迷的海城还在沉睡中,三辆汽车停在了海城外滩高大的中央银行大楼门前,不远处几个清晨起来拉活的黄包车车夫不断地向这边张望。
金铁吾拨开卡车后厢的帆布,露出一条缝,仔细向外观察。看到金铁吾警惕的目光,一个身上黄马甲上写着56号的黄包车夫下意识地躲避开来。
金铁吾合上帆布,突然觉得又出现了上次在铁锁关那种被偷窥的感觉,当他再次挑开帆布,那个56号车夫已经不见了,被偷窥的感觉也随之消失。是不是自己太紧张了?56号车夫或许拉到活走了。金铁吾揉了揉眼睛,以便让自己更清醒些。
虞美玲跳下吉普车,和门口处站立等待的军统海城站站长白超群耳语了几句,白超群摆了摆手,几个穿西服戴礼帽的特务向黄包车夫走去,粗暴地把他们驱赶到远处的江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