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金殿之上-《桃花书生》


    第(2/3)页

    蔡太师等人的目光就有些狐疑。

    “有结果了吗?”赵倨终于从试卷中抬起头来,慢悠悠地问向蔡宇鑫。

    “回圣上,微臣认为前三名是董政、李墨源和王沛然。”蔡太师说完递上手板,早有身旁太监及时接过,放到赵倨面前的案几上。

    站在一旁的董光让人不易察觉地望了蔡宇鑫一眼。目光中透出一丝感激之情。

    本来大公子应考,他本人是要回避的。但圣上看他此次杭州平乱劳苦功高,殿试这样的举国大事特意恩准不必避嫌,只是不得参加试卷的品评。

    其余几位大臣也纷纷递上手板,结论与太师大同小异。

    “朕看这三人,与诸位爱卿基本相同……”赵倨发话了,仍是慢条斯理,话音有气无力一般。

    蔡太师一听,气定神闲,不出意外的话,前三名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但赵倨话锋一转,却道:“不过三人的名次,朕看应是李墨源第一,董政第二,王沛然居三。”

    蔡宇鑫、董政等人大吃一惊。蔡宇鑫顾不得顶撞圣上的嫌疑,连忙接过话茬说:“启奏圣上,臣等认真品评三人试卷,董政文章立意深远,措辞精当,文采斐然,确实高出李墨源一头。”

    是啊,自己亲自操刀修改三次的策论文章,交给董政背得滚瓜烂熟,如果不超出李墨源临场发挥的水平,自己颜面何存啊?不过说实话,那个李墨源何方神圣啊,虽然比起董政的那篇策论有着措辞不够华美的瑕疵,但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又写得激情飞扬,着实让人惊叹。

    要不是自己心中有点小算盘,何至于触犯圣上龙颜,乐观其成岂不是美事一桩。

    董政看到太师为自己的儿子只身犯险,激动地恨不得给蔡宇鑫跪下来了。

    一众大臣纷纷附和太师的看法。

    赵倨乜斜着眼看着众大臣,心道,这皇帝做的也太窝囊了吧,众叛亲离啊?是不是平日对你们娇宠过头,居然朕说话都不算数了。

    他说:“朕要再考这三人一次,爱卿们以为如何啊?”

    蔡宇鑫等人面面相觑。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圣上今天是怎么了,居然不顾以往科举体例执意要李墨源当状元,这李墨源与圣上到底有什么渊源呢?

    虽然心中颇不情愿,但此时谁也不敢再开口了。圣上已经做了退步,如果还不知趣,那就不是臣子了,只会是两种情况,要么是圣上他爹,要么是圣上的刀下之鬼。

    李墨源等人被宣入需云殿跪下。圣上说:“朕给你们出一题,历代人物中,你们最想做到也就是最欣赏的是哪一位?原因何在?即刻抽签,先后作答。”

    王沛然抽到第一,由于时间仓促,事先又毫无心理准备,进殿时就被需云殿里宏大的场面和诡异的气氛所震慑,跪在地上回答时不免吞吞吐吐,磕磕巴巴:“小生最欣赏是……秦朝的李斯,他助始皇帝剪灭六国……然后,统一……度量衡,车同轨、文同字,他文采飞扬,文字功力……不差,是千古名篇。政治家,功莫大焉。”

    说到最后,额头上竟然冷汗淋漓。

    赵倨虽然点了点头,却道:“李斯虽然才能过人,但人品欠佳,焚书坑儒,矫诏弄权,是秦朝灭亡的罪人之一。功过相比,只能算是一般。”

    众人一听,都默不作声,赵倨说得确是实情,品评也算得当。

    第二个是董政作答。董政出身达官贵人之家,自幼见过各种大场面,是以并不怯场,回答时口齿伶俐,又一口的京都官语,说得悦耳好听:“学生最欣赏的人物,是三国时的诸葛亮。他高屋建瓴,放眼天下,躬耕南阳即知三分天下,他运筹帷幄,计谋过人,孙吴联盟却退百万雄师,他为人忠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辅佐蜀汉后主。尤其是他还是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等名篇千古传扬,万人传诵。诸葛孔明值得学生敬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