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沧海横流(十七)-《一个人的甲午》
第(2/3)页
,过了一会儿才喟然叹息了一声,“朕只是心里太缓过口气啊………”
吴绍基和杜怀川一时也有些默然无语,皇上也是人,这个关口换作谁,恐怕都难熬啊。
屋子里沉寂的可怕,皇上没有说话,吴绍基和杜怀川也不敢开口,只有垂首站在一旁。
片刻后,才看到皇上缓缓的站起身来,用双手紧了紧脸,沉沉的问了一句。“李奇峰在哪里啊?叫他进来见朕。”
“李奇峰一直守候在外面。”吴绍基见皇上神情不善,小心的回了一句,便转身走到门口将李奇峰传了进来。
自从吴绍基被光绪免去军情处的差事后,李奇峰凭着在辽东辽南的功绩,颇受皇上的褒奖,已经隐然成为将来掌管军情处的不二人选,却万没有料到就在这个时候,忽然闹出皇上遇刺地事情,更加不要说此前皇上还特意叮嘱过自己,此刻,李奇峰是满心的忐忑和惶恐,一头跪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
“朕把国事,把自己的性命都托付在你身上,你就是这样办差的吗?”光绪冷着脸一字一句的说道,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似的,听着便让人不寒而栗。
“微臣有负皇上重托,请皇上责罚。”听着皇上冰冷彻骨地话,李奇峰连头也不敢抬,砰砰的便是一阵叩头。
光绪却是看也没看,踱着步自顾自的说道,“朕早就得着消息,日本人会行刺于朕,还特意对你叮嘱再三,要你千万不可大意。你是怎么回朕的话呢?你告诉朕城内城外的日本人都在你的严密监视之下,绝不会出任何意外,可现在刺杀朕的毒酒都摆在朕面前了!这是什么,这是意外吗?!…………”
似乎是越说越气,光绪猛地一抬头对着外面高声叫道,“来人,把李奇峰给朕拖下去,打入死牢,待朕回京后再来处置!”
“皇上……李奇峰办事不力,差点酿成大错,自是死不足惜,绝无怨言。但是此刻锦州城内城外的日本人并无动静,刺杀皇上之人恐怕并非是日本人,还望皇上小心。”李奇峰眼角一红,迟疑了片刻,对着光绪叩了三个头,起身跟随景铭走出了屋外。
李奇峰有失职之过,但过错却不完全在他身上,皇上身边出了这种事情,究竟是何人所为现在都还很难说,皇上如此处置李奇峰,未免没有迁怒于李奇峰的意思,吴绍基站在旁边张了张嘴,可看皇上正在火头上,犹豫了一下也没敢开口替李奇峰求情。
而此刻脸色苍白的杜怀川,心里却是猛地一沉,听皇上地意思,似乎早就知道了日本人会刺杀他的事情,根本就是摆着局等日本人往里面跳,皇上如何知道的?皇上又知道多少内情?一时之间低着头站在那里,心乱如麻。
“军情处以前一直都是你在掌管,李奇峰手里的事情,你就先接过来。”光绪稍许放缓了颜色,转头对吴绍基说道,“也不要再等明天了,闹出这么大动静出来,想遮掩恐怕也遮掩不住。你即刻从朕的身边抽调500人,再加上锦州城内的巡防营连夜动手,把城里城外的日本人都给朕一锅端了,记住,无论如何都要给朕留下活口,朕要看看,究竟是谁在背后图谋于朕……”
吴绍基最担心的还是皇上在这个骤变前乱了分寸,一味的感情用事,此刻见皇上已经缓了过来,心中也是略微放下心来,当即不再多说什么,对皇上施了一礼,便匆匆走出门外。
屋子里只剩下光绪和杜怀川两人,此刻听闻皇上似乎并不知道内情,杜怀川稍许镇定下来,但是面对着皇上,心中总也掩不去那份不安。
“如果没有月儿,朕现在恐怕不能站在这里了………”一提到月儿,光绪便心中发酸,有些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杜怀川地嘴唇也是颤抖了一下,像是用了很大力气才压住内心的情绪,一撂衣服下摆跪了下去。“微臣……微臣恳请皇上准允,将月儿送回江南安葬,月儿从小是在江南长大的,微臣不想,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里……”
“江南,离着朕又是那么远了……”光绪怅然一叹,上前扶起杜怀川说道,“你斟酌着办吧,不必请朕的旨意了。”
这一刹那,虽然两人心境不同,心事各异,却都因为身旁那个静静躺在软榻上的身影,而伤感无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