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风云百年劫(十二)-《一个人的甲午》
第(2/3)页
。威海距离清国地京城距离并不近啊。清国地新建]t忽然出现在这里。阻击帝**队地进攻。显然提前就进行了准备。在帝**队还未发起对山东地进攻前。就已经运动到了威海。清国为何会对帝国地战略意图掌握地如此清楚呢?”
川上操六愣了一下,嘴角微微有些抽搐,随即坚决而断然的说道,“阁下请放心,帝国的战略意图绝无可能被清国获悉。威海出现清国新建陆军,与清国在山东的兵力部署一样,只是清国兵力布防的一次正常调动,并不能说明什么。况且区区四千人的兵力,对于帝**队而言,也并非无法克服的障碍………”
大山岩摆了摆手,打断了川上操六的话说道,“我关心的并不是帝**事情报是否为清国获悉,这是没有可能的。我想要弄清楚的是清**队的意图,正如川上君所言,区区四千新建陆军的兵力,帝国征清第三军集中全部主力,还是能够战而胜之的,可是,需要多长的时间?天,一个月,还是更长?帝国难道仅仅以攻陷威海为目的吗?”
着,大山岩抬头望着屋外灰蒙蒙的天空,声音忽然变得有些低沉和伤感。
“川上君没有经历辽河一线的战事,那一战帝**队本可以取胜的,而且距离胜利几乎已经近在咫尺了,可最后为何会被迫后撤呢?我们或许都低估了清**队的实力,尤其是他们那位皇帝的头脑,这些天来我一直都在反思帝**队此次作战失利的原因,当初如果不是急于攻陷田庄台,而是以部分兵力牵制田庄台的清**队,集中主力先消灭清国新建陆军第一镇,辽河一战帝**队又何至于会被动到如此的局面?………”
“阁下不必如此感伤,辽河一战失利的原因很多,对清国新建陆军的作战实力估计不足,轻敌和急于求胜是失利的最主要因素,况且谁也没有料到,清国新建陆军居然会化装成帝**队,偷袭旅顺和大连湾,以这种可耻的行为来获胜是近代国家从未有过的,只有清国这样未开化的野蛮人才会这样。”川上操六目光炯炯望着大山岩微微有些佝偻的背影,咬了咬牙说道,“山东一战,阁下身负帝国的国运,万不可如此消沉啊……”
大山岩猛地转过身,目光中竟然闪烁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嘲弄,“轻敌?可耻?……川上君,临来之前,想必伊藤阁下已经和你谈过了,此刻你心中应当很清楚,以帝国的国力,这场战争我们能够坚持多久?”
不等川上操六回答,大山岩缓缓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辽河一战,如果单单以双方的兵力损耗而言,清**队的损失几乎是帝**队的两倍,然而我们又为何会失利呢?我们不是输在一场战役上,是输在大局观上。这场战争的大局,从清国新建陆军偷袭旅顺和大连湾,就已经彻底改变了,那是何等精妙的一笔啊,切断我们的后勤通道,拖垮帝**队,这才是清国最根本的战略意图。而帝国最为致命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帝国的国力太过贫弱了,根本无力进行一场漫长的战争……所以,征清第三军的作战思路必须调整!”
大山岩手指着山东半岛的登州和莱州方向,停顿片刻后,刚才那份在川上操六眼中显得意气消沉的神情,猛然间变得无比的咄咄逼人。“记录命令,命令第二师团以一个旅团的兵力牵制威海的清**队,帝**队其余各部立刻向登州和莱州展开兵力,一举扫荡清国的山东半岛,直指清国的直隶!”
话音刚落,不只是川上操六,此刻征清第三军司令部内的那些参谋军官们都猛然间抬起头,无比震惊的望着大山岩。
这个作战部署的调整,也就意味着征清第三军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攻陷威海的战略意图,威海如果不能被帝**队攻陷,无疑将让帝国联合舰队深入到渤海湾内攻击清国大沽口的战略意图落空。还不仅如此,帝国一旦向山东半岛的登州和莱州方向展开兵力,威海的清**队便成为帝**队后方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和隐患,随时都可能让帝**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难道因为辽河一战的失利,大山岩大将对清国新建陆军竟然畏惧到了不愿全力一战的地步?在一些日军参谋军官心中甚至还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对大山岩提出放弃威海在心中暗自腹诽。
“阁下难道打算弃威海而不顾吗?”川上操六压抑住内心中的震惊问道。虽然他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但是疑问的语气已经代表了他此时的态度。
“放弃威海的理由,我会向大本营解释的,并将为此承担全部的责任。”大山岩看了川上操六一眼,他明白川上操六此刻疑问中在担心着什么,海军方面的压力,大本营的质疑,乃至于整个征清第三军未来的命运。
“川上君一直负责收集清**队的情报,应该明白清国虽然号称有百万军队,但是真正能战的兵力并不多。
一旦帝国征清第三军以狂风暴雨般的进攻直指清国直隶,威胁清国京城,以此刻清国的状况,能够征调何处的兵力来应对我们的进攻?……”此时的大山岩已经一扫刚才的犹豫和茫然,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份强者的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