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碧血长天(八)-《一个人的甲午》


    第(3/3)页

    “不看!”李鸿章摆了摆手,断然说道。

    “中堂大人,总署急电,说不得里面便是太后地意思,你还是看看为好。”张佩纶悄悄走到门边,从幕僚手中接过电报,低声劝说道。

    “总署急电?”李鸿章冷冷的哼了一声,“这个时候奕地总署那边能有什么急事,不过是让我李鸿章出面,请洋人出来斡旋罢了。请洋人居中调停,我李鸿章一直以来也是有这个意思的,可今时不同往日啊,此刻皇上在田庄台与日本人血战,我们却在后面想方设法要与日本人和谈,天下人闻之,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我李鸿章?”

    “可是……”张佩纶犹豫了一下,望着李鸿章那份憔悴地神情,还是把胸口的那句话吞咽了下去。

    “可是什么啊?北洋已经完了,对我李鸿章而言,还有什么可是,还有什么可惜的呢?”李鸿章怅然一笑,“当年我的恩师曾文正公曾经说过一句话,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今日细细思量,确实是感慨万千啊。当年我李鸿章也是只手把吴钩,纵论天下英雄,可是一路宦海风波中,官越当越大,声名越来越显赫,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小了,想的东西一多,顾虑也就越多……甲午中日开战以来,我常常在夜半辗转反侧,心中反复的想啊,要是当年我不顾朝廷猜疑,清议弹劾,拼却得罪了天下人都要为北洋舰队争得添置舰船的费用,北洋舰队何至于会有如此的惨败?要是大清和日本宣战后,我能力排众议,担负天下人斥责我李鸿章放弃朝鲜的骂名,集重兵于内线和日本人抗衡,又何至于顾此失彼,一败再败?……”

    “翁同他们都骂我临敌失宜,指挥失当,纵容下属……要我说,他们骂得都不对,没有说到根子上。北洋之败,非为其他,皆我李鸿章一人之过也。”

    “中堂大人的话,卑职不敢苟同。”张佩纶说着,眼圈都红了。

    “没有什么苟同不苟同的,这些话我也就同你说说罢了,零落自知啊!我老了,北洋一去,心中虽有不甘,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你难道没有瞧出来,大清已经变了,以今日皇上在田庄台气吞山河的胸襟气魄,此战倘若获胜,不要说满朝大臣,天下还有谁能够挡得了皇上的锋芒?挡不了啊,太后也老了……”

    沉默了片刻,张佩纶低声问道,“中堂大人,总署那边的电报总是要回复的,不知道该如何措辞啊?”

    李鸿章仰起头想了想,忽然有些落寞的摇了摇头,“给总署的电报就写上这句话吧,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今天在qq上,某个朋友对光绪剪掉辫子的举动大加赞扬,似乎面条终于在反满勇士们的教育下改过自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并且还笑言月票会有的。

    关于这根辫子,面条想多说几句,我真的很厌倦很多人老是盯在一根辫子上,光绪就是剪了辫子,他还是清朝的皇帝,有区别吗?一根辫子能代表什么?什么也代表不了!这个情节的设定只是作为一个人在濒临绝境生死存亡的时候,破釜沉舟的举动,和下一步情节的推动也有关联。当然光绪也可以不剪辫子,选择其他的方式,但是无论任何方式,都仅仅只是一种形式,看重形式而忽略实质,不觉得苍白吗?!

    中国近代史上甲午是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绝不是剪掉辫子或者推翻满清就能够改变中国积弱不堪的局面,或者说仅仅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当然面条绝没有什么剖析历史奢谈政治的抱负,我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写一个故事,我希望这个故事能越来越好看,同时并不弱智。

    所以不要以为面条让光绪剪掉辫子就是为了迎合某种口味,面条知道,只要一写杀光满人打倒满遗就是月票满天飞,订阅拼命涨,老子为了这个故事几乎是在谩骂声中一路走来,算的上是历经风雨沧桑了,会为了几张月票一点订阅去改变?做人还是要有骨气的,所以今天老子不低调了,誓言相对,绝不会改变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所有的故事情节早就在大纲中设定好了,关于这个故事的所有疑问在第四卷中都会有答案。

    喜欢这个故事的朋友,面条鞠躬致谢,不喜欢的也无所谓,各有所爱罢了。

    话有点多了,不像面条的风格了,晚上争取再更一章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