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风动(下)-《一个人的甲午》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新建陆军大营内

    又到了每个月发饷的日子。士兵们以营为建制。列队进入操场。由每营的统带在营务处军官的陪同下。负责将军饷发放到每个士兵的手中。陈卓、袁世凯则带着一队军服笔挺的军官肃然的站在操场中央。沉默的监督着整个发饷的过程。

    这个发饷的仪式还是新建陆军操典编制之初。由袁世凯提出并切实推行的。

    陈卓并未在北洋等军队中呆过。对这些军队中的恶习虽有所耳闻。却了解的并不是十分透彻。袁世凯则不然。他是一路从北洋走过来的。军队中的根根底底他心里明白的很。故而在新建陆军编练之初便竭力指出。军队的贪腐。以克扣士兵的军饷为甚。所以坚持将士兵的发饷改为公开监督的形式。

    此举的到了光绪的极力赞成。这样做不仅是一种监督。更是培养军官和士兵之间的情谊。所以专门下了一道旨意。每次发饷。新建陆军军官必须全部到场。

    此时京城已近隆冬。天气格外寒冷。然而2万多人的军队却整肃的像一个人一般。一动也不动。隐隐的透出一股严整彪悍的气息。这还是一支没有见过血的军队。倘若有一日宝剑出鞘。放眼大清的天下。此刻又有哪支军队能够与之匹敌!

    此刻袁世凯心中也不由的涌起一种莫名的感慨。一年多的心血。他在这支军队中投注的精力不必任何人少。白天训练。晚上巡营。连新建陆军大营都没有怎么离开过。时至今日。终于看到这支军队被淬炼成一支崭新的军队。出则为列。入则成行。严格的训练。精良的装备。更难的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

    然而想的更深远一些。眼前的这支军队就像一把已经打磨锋利的刀。只是这把刀最后会挥向哪里。即便是袁世凯心中。也是时常莫名的一阵惊悸。

    刀锋太快。有时候也未必就是好事啊………

    发饷完毕。袁世凯已经累的是疲惫不堪。一回到自己的大营中。便脱了靴子躺在椅子上。就着炉火。刚想让自己的亲兵戈什哈弄点东西过来暖暖身子。还未开口。就见到赵秉钧匆匆的走了进来。

    赵秉钧是半年前被袁世凯招进自己的陆军第二镇的。说起来赵秉钧和袁世凯还颇有几分相像。但是气运命数就差的太多了。赵秉钧也是连秀才都未考取。也和袁世凯一样弃笔从戎。不过赵秉钧投靠的是左宗棠的楚军。左宗棠死后。赵秉钧便失去了再进一步的机会。辗转流落。郁郁不的志。只的在光绪十五年改捐了一个典史。被分发到直隶省。半年前经徐世昌举荐。袁世凯将赵秉钧招到自己身边。让赵秉钧替自己把军中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都管起来。好让自己专心练兵。

    一支军队里面。没有自己的班底是绝对不行的。看看李鸿章李中堂的淮军就一清二楚了。这一点袁世凯比谁都体会的深。也琢磨的深。一接手新建陆军第二镇后。袁世凯除了杀人立威。树立自己威信外。便是想方设法笼络住下面的军官。争取为自己所用。另外一方面也按照徐世昌的建议。尽量招募一些自己觉的可用的人才。反正为了维持军队中的平衡。世铎现在对袁世凯保举的人。也是保一本准一本。袁世凯便尽可能的将诸如赵秉钧、杨士琦这样的人充实到自己的幕府中。哪怕现在暂时用不上。也是为将来奠定基础。

    就像眼前的赵秉钧。袁世凯一眼便看出带兵赵秉钧肯定是不行的。术业专攻。带兵尤其是这样。不过赵秉钧办事精明强干。极有条理。放在身边还是很有用的。

    “智庵。这么急匆匆的样子。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啊?”袁世凯斜靠在椅背上。望着赵秉钧皱了皱眉头。

    “回大人。刚刚新任兵部尚书荣禄荣大人的管家来大人军中。特意送上一份帖子。说是荣大人请大人明日过府一叙。”说着。赵秉钧从怀中掏出帖子。恭恭敬敬的呈给了袁世凯。荣禄?袁世凯心中微微一惊。面上却没有带出任何神色出来。随手接过帖子漫不经心的问道。“你可问过。荣禄荣大人还请了新建陆军中哪些人一同前往啊?”

    “卑职打听清楚了。荣禄荣大人只请了大人一人。”赵秉钧依旧是恭敬的神情。只是目光中微微含着些深意。

    袁世凯顿时坐直了身体。打开帖子默不作声的看了半天。脸色阴沉。

    沉默半响。袁世凯将帖子往桌上一放。对赵秉钧吩咐道。“你即刻让人把徐世昌、杨士琦都叫到我这里来。顺便弄点酒菜。累了一天了。今晚我们小酌几杯。暖暖身子。”

    暮晚时分。徐世昌、赵秉钧、杨士琦等人都来到了袁世凯的帐中。四个人围着炉火。一边喝酒。一边闲聊。

    眼前的这几个人。算是袁世凯目前最亲信的班底了。当着他们的面。袁世凯也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便将今日收到的帖子递给众人。听听他们的意思。

    “荣禄荣大人谁都没请。单单只请了慰庭你一人。莫非慰庭和荣大人是故旧?”徐世昌接过帖子看了看。便递给身边的杨士琦。笑呵呵的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