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风动(中)-《一个人的甲午》
第(2/3)页
方兆怀轻轻的叹了口气。当下也顾不得许多了。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的给李奇峰说了一遍。“还是让我去说服塞上飞吧。将来要是真和日本人对上了。有塞上飞这杆旗号。少说也能联络十来支马绺子。对大局也是有利的。奇峰兄。这步棋不能走啊……”方兆怀满脸愁容。原本豪爽不羁的一个人。此刻也是满脸地黯淡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李奇峰一直冷着脸听着。慢慢的也听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再看到方兆怀那份神色。苦笑着说道。“朝廷让你暗中联络这些马绺子。相机行事。你可倒好。抓住机会给自己找了个老丈人。你啊。糊涂啊!”
“这不也是事赶事。没有办法吗?陈卓大人的嘱咐我一日都不敢忘记。原本也是希望能说服塞上飞为朝廷做点事情。既顾全了大义。也能给他和下面的弟兄寻一条出路。再说了。事情不也没有到那个份上吗?”
这个忽然地变故让一向冷静的李奇峰也颇为踌躇。临行之前。吴绍基曾经嘱咐过他。收编联络东北的这些马绺子。并不是要靠他们将来和日本人作战。凭他们那点人枪也根本不行。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为朝廷所用。这些人在东北老林子里彪悍迅疾。地形人头都熟悉。用好了铺开去就是一张网。不把这些人控制住。将来一边和日本人作战。一边还要防备着这些人在背后捣鬼。事情就难办多了。思忖了一会儿。李奇峰拍了拍方兆怀地肩膀。叹了口气说道。“杀人不过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是最后的一步。既然你们有这样的情分在里面。我也不做无情之举。这件事情就按照你刚才说的去办。你回去后先探探塞上飞地虚实。来之前吴绍基大人就说了。银子。朝廷的官职。他想要地都可以给他。他不想被约束也行。将来朝廷不动他的地盘。不收编他的人马。但是有一点我有言在先。要是将来他和日本人勾勾搭搭。就别怪我无情了……”
听了李奇峰的这一番话。方兆怀心头一松。一屁股坐到炕上。这时候才发觉后背已经是一层冷汗。
“这个地方以后不能用了。这里是塞上飞的窝子。见面很不方便。我在田庄台东市那边开了一家货栈。作为固定联络的地方。你自己也多加小心。被塞上飞察觉了你朝廷的身份。事情就麻烦了。”李奇峰又恢复了那份淡淡地神情。平静的说道。
“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说着。方兆怀上下打量了李奇峰一番。满脸都是奇怪的神色。“一年多没有见你。怎么觉着你现在满身都是杀气啊。吓了老子一身的冷汗……”
李奇峰摇了摇头。“不是杀气。是害怕!日本人恐怕真的是要动手了。他们现在在各处都设有眼线。连京城里面都有。而我们对他们却一无所知……风雨欲来。每一步都不能错啊!”
说到日本人。方兆怀反倒没有了刚才那番束手无措的样子。轻声一笑。“不就是起风吗?该来总会来的。想的再多也没有用。我回去准备了。一有消息我就让人通知你。”
说罢。振身而起。一抱拳便准备离开。李奇峰却忽然叫住了他。“你手下的人到底是跟着塞上飞的。我还是不太放心。我从京城里带了些人手过来。回头我让两个人跟你回去。这样联络起来也方便。”
方兆怀一怔。盯着李奇峰看了一会儿。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奇峰何等精明之人。一见方兆怀地神色便明白了他心中的顾虑。哈哈一笑说道。“你放心吧。大家都在一口锅里抡过马勺。就凭这份同窗情谊我也不敢打你老丈人地主意。真要是有什么。我会和你商量的。别他妈一遇到女人的事情就婆婆妈妈的。赶紧滚回你的老林子去吧。将来事情办成了。我还要讨一杯喜酒喝。……。这么多人出来。就你小子艳福不浅。公事私事两不误。”
方兆怀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扬眉大笑道。“你就等着听好吧。办不成这件事情。我也没脸回去见陈卓大人了……”铺天盖地的寒风过后。便是一场白茫茫的大风雪。一连下了三天。
今年东北的第一场雪来的早了些。也较之过去凛冽了许多。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群山起伏。大地如雾。河里也结了一层薄薄的浮冰。隐隐能听见破裂的声音。
大雪封山。往常这样地时候。天寒地冻。道路难行。关外各种贸易商队大都暂时安歇下来。除非要紧的买卖。各家商号都是收拢生意。准备着来春的货物头寸。再下这么几场雪后。眼看就是年关了。在关外闯荡的商人们奔波了大半年时间。这会儿也准备着好好歇歇。这样的天气。连关外地马绺子都缩回到屯子里了。谁不想着安安生生的过一个年。
漫天风雨中。却有一支十来人的小商队。从朝鲜一侧悄悄跨过鸭绿江。跌跌撞撞的行进着风雪当中。
为首地一人坐在马上。被厚厚的皮袄裹住身子。眉眼都被皮帽子遮住。看不清楚。身边的十来个骑士。则显见是走惯了风雪路的。对暴风雪一点都不在乎。一个个骑在马上斜跨着枪。神情显得异常精悍和警觉。虽然是商队打扮的摸样。整个马队中除了两匹马上驮着包裹地严严实实的两大包东西外。却没有见到多少货物。
能在这样地天气走道行商的。寻常并不多见。这一行人也似乎是特意避开官道。专挑马匪们惯常走的道。道路泥泞艰难不说。走的也是异常的缓慢。一路经过凤凰城后。一行人忽然折向西北。向着连山关的方向冒雪行进。
连山关附近的一个屯子里。每年这样地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关门闭窗。守着热炕。男人们抽着烟叶。女人们则做着点手工。除非是进山的挖参人。通常都不会出屯子半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