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一个人的甲午》
第(2/3)页
种种疑虑萦绕在杜怀川心中。就如同这乍暖还寒的天气。且喜且忧。再加上月儿又忽然要离开京城回江南去。皇上知道后又会如何。会不会迁怒于自己?这些事情搅合在一起。让杜怀川全然失去了以往的定力。左思右想也没有好的应对之法。索性一门心思埋头做事。静待时局发展。
光绪十八年二月三日。詹事府少卿王有伦上《恭请朝廷梳理财政片折》。御史黄中道上《商办股份创设银行折》。给事中魏德清上《积民心揽那么民气兴商务片》。共同向朝廷建言。创设银行。以图自强。
原本就已经有些沸腾地舆论。经此三份折子后。立刻便是燃起了熊熊大火。朝廷当中。以徐桐为首的朝臣。也闻声而起。上折反对开办银行事宜。一时之间。朝野内外围绕着是否开办银行争论不休。
在朝廷上下纷乱扰攘之际。慈禧却出人意料的将这些折子都留中不发。只是将袁世凯的折子发往军机处。并要军机处就袁世凯折子中提到的筹措军饷的事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恍然间。朝廷上下才仿佛忽然间明白过来。与一年前与洋人合办洋行相比。此时太后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虽然没有明确地旨意。但是从对待袁世凯折子的态度上。便已经多少表露出太后地心思。
而袁世凯这个年前才从朝鲜匆匆赶回来的。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也似乎忽然间从幕后一下子走到了前台。北洋的背景。皇上的举荐。太后的眷顾。这个袁世凯究竟能有何许神通。能有如此的外力?再联想到袁世凯和陈卓一道协助世铎编练新军。朝局愈发显得有些让人糊涂了。
李鸿章便是袁世凯。袁世凯便是李鸿章。能够堪破其中微妙地。恐怕也只有光绪了。
从拿到袁世凯的折子。光绪便明白了李鸿章此举的用意。
首先是巧妙的躲开了。朝廷上下可能因为官商合办银行而卷起的**。让自己和北洋超然事外。从而能够在整件事情中谋求最大的利益。
再则。袁世凯是北洋的人。这是朝野上下都明白的事情。慈禧心里当然更加有数。让袁世凯来上这份折子。其实也就是代表了李鸿章的意思。慈禧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意思。
最最重要地是。李鸿章此举。显然是在推袁世凯上位。借助这件事情。确立袁世凯在朝局中的地位。也就确立了北洋在未来朝局中的利益。同时也化解了朝野内外。关于编练新军就是收北洋实权地说法。把袁世凯推上去。用袁世凯来制约陈卓。简直就是比划着慈禧的心思下的一步棋子。慈禧如何不欣然领会李鸿章送上的这份礼物。进而不露声色的推上一把呢?
李鸿章的这步棋走的相当高明。连光绪心中也不由得不感慨万千。政治斗争锻炼人啊!
只要能让开办银行变成事实。其他地光绪都可以不在意。政治不仅要靠权术。更要靠实力和本钱。在光绪手中握着一张最好地牌。这张牌足以让慈禧和李鸿章的一番苦心化作清风明月。不过是应景之物罢了。
光绪十八年一月五日。光绪带着陈卓、袁世凯、杜怀川等人视察了陆军学校。主要是为编练新军选拔军官。世铎原本也是要一同前来地。因为裁撤丰台大营的事情一时脱不开身。便派了吴绍基前来。
此次平息丰台大营哗变。陆军学校学员的表现让朝野上下为之一惊。陈卓提出用陆军学校的学员担任未来新建陆军的军官。朝野上下都显得很平静。没有人表示出异议。
毕竟实力是最能说服人的东西。600多名陆军学校学员便一举击溃4000多人的丰台大营官兵。这样的事情放在全国。恐怕也很难找出来。
借着光绪视察陆军学校的机会。陈卓将拟调往新建陆军担任军官的200多名陆军学校学员集合在操场上。逐个向光绪介绍情况。在这些学员当中。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那便是当初救了光绪一命的刑天。为了兑现对刑天的承诺。光绪特意让人给陈卓带去自己的口谕。刑天可以一边在陆军学校学习。一边兼任未来新军中的军官。
为此刑天激动的彻夜未眠。此刻笔直的站在队列中。挺着胸膛。像是要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出来一样。目光炯炯的望着光绪。
其实光绪这样做不仅是为着当初的承诺。刑天跟随吴绍基去丰台大营的种种。吴绍基早已经禀告了光绪。正是为着刑天在骤然面临大事的时候。有着那样的果敢和锐气。光绪才决定刻意去栽培一下他。
此时望见刑天那份按捺不住的激动。光绪却仿佛没有看见般。目光冷冷的扫了过去。仔细的阅视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些学员。这些人。才真正是光绪将来撬动朝局的本钱。
点名进行到一半。刚刚点到杜振武的名字时。操场中却久久的没有人回答。又是这个杜振武!光绪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回身冷冷的看了一样杜怀川。吓得杜怀川赶忙走到光绪身边。躬身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