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人比黄花瘦-《一个人的甲午》
第(3/3)页
李鸿章听后不觉微微一愣,低着头沉吟起来。
唐杰臣此人他如何能够不知道呢,名荣俊,号杰臣,13岁被选为大清第四批赴美留学的幼童,回国后接替其父唐廷植担任怡和洋行的买办,在上海首创运河轮船运输,开办新式医院,是大清办实业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唐氏一族和北洋的渊源颇深,其父唐廷植和叔父唐廷枢都是北洋的人,皇上能够接受这样一个人主持将来大清第一家银行吗?
似乎是看出了李鸿章的顾虑,恭亲王微微一晒,“少荃是心思太重了吧,皇上倘若顾忌你北洋权重,也用不着这么着急上火非要弄出个合办银行来为你筹集军费了,不用盛宣怀,估计也是从朝局考虑,朝廷里面猜忌你北洋的人可多了去了,倘若最后为了一个人选争来议去,把合办银行的事情拖的泡了汤,岂不是得不偿失啊。”
李鸿章想了想,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王爷这么一说,鸿章倒确实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要说到胜任,此人的才具和见识都是上上的人选,又留过洋,和洋人打起交道来也方便许多,开办银行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去冲一冲,我回去后和盛宣怀商议一下,马上安排他进京。”
“不然,这事太大了,我倒觉得少荃还是先放一放,看一看火候再说。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你再怎么争也没有用。我活了大半辈子,临老了才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朝堂之内,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你啊,终究还是性子急了些,怎么到现在还没有闹明白太后的心思,我那位老嫂子或许此刻正等着你这份合办银行的折子呢。”恭亲王神情肃然,目光却是空空的望着远方的青山浮云。
争与不争的道理,李鸿章多少还是明白的。只是恭亲王后面所说的那句太后正等着自己这份折子的话,却让他有些糊涂了。
“王爷,我倒觉得也未必吧,这次进京,我专程到宫里见了太后,也把北洋的难处给她提了一下,眼下太后也正为朝廷没钱的事情苦恼着,还特意交待我多帮皇上出出主意,想点开源的法子出来。我这么做也是按照她的意思在办啊。”
恭亲王淡淡一笑,没有回答李鸿章的话,却忽然把话锋一转,“你觉得当今的这位皇上如何啊?”
李鸿章看着恭亲王的神情,不觉也有些怔住了。恭亲王这话正好问到了李鸿章这些天来的心结上,他今天来请教恭亲王,可不单单只是为了合办银行的事情,还有一层深意就是想从深谙朝局的恭亲王嘴里探点虚实。皇上近来的变化太过突兀,这样的变化可是翁同?那种只会空发议论,不干实事的老师教不出来的。再联想到太后的态度,心里一直觉得不落实。
“这次见到皇上,倒着实让鸿章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主持朝局、办理洋务,还是对我大清当前的形势,都很有些不凡的见解,只是眼下皇上毕竟还年轻,像这次查处内务府的事情,锋芒太利未必是社稷之福啊。”这话有些深了,但在恭亲王面前李鸿章也不想隐瞒什么,坦然说道。
“少荃倒是什么都敢说啊。”恭亲王呵呵的笑着,“皇上亲政一年多来,我在旁边看着,现如今多少已然历练出了几分帝王的心胸和气度。像这次一边亲自兼管颐和园工程,背后却又让人查内务府,这样的手段放到当年,纵然是我也是想不出来的……”
“哦……”李鸿章目光一闪,脱口而出道,“鸿章也是很有些不明白皇上这一出究竟为何,还要请王爷指教。”
收藏啊,推荐啊,投票啊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