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争权-《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第(2/3)页
“那勃鲁希洛夫元帅有什么意见?”李沃夫虽然防备着这位战绩辉煌的元帅,但他的心里也很明白一点:勃鲁希洛夫是目前俄*界中唯一一个有能力的高级将领,其他那些将军除了吹牛打屁外加争权夺利之外毫无用处。
勃鲁希洛夫道:“总参谋部做过估算,若是我远东与中国作战,最多只能调去80至100万兵力,否则后勤的压力就能让我国崩溃。但是蒙俄边境长达数千公里,而且中国兵力远远高于我们,这种情况下想要守住边境线难于登天……”
科尔尼洛夫笑道:“怎么,勃鲁希洛夫元帅要放弃远东吗?”
“正是!”勃鲁希洛夫点点头道:“与其拉开漫长的防线,不如将有限的兵力与物资集中到一点,将补给负担过大的地区放弃……”
李沃夫问道:“哦?元帅的意见是放弃哪里?”
勃鲁希洛夫道:“将兵力收缩至诺伏尼古拉耶夫斯克,并把以东地区全部放弃……”
在兵力、装备、后勤等等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勃鲁希洛夫的战略无疑是非常可取的。这样的战略收缩有三个好处:其一,这个地区距离俄国西部较近,补给方便,而且诺伏尼古拉耶夫斯克以东地区面积虽大却荒凉落后,俄国除了建造一条铁路也没什么投资,因此放弃并不可惜;其二,若在诺伏尼古拉耶夫斯克抵御中*队,不仅可以集中兵力增加胜算,而且由于补给压力较小可以抽调更多兵力防御;其三。也是勃鲁希洛夫心中最根本的目标,若是中国真的以西路为主攻方向,那么这里的部队可以快速调往哈萨克斯坦境内,或回援叶捷琳娜堡。可惜,这个提议遭到一片反对……
早就已经按奈不住要言的司法部长克伦斯基讥讽道:“勃鲁希洛夫元帅,若是如此,当初何必还要拒绝中国人的最后通牒?直接答应他们不就行了?反正结果是一样的嘛……”
其实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与中国开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想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而是刚刚组建地临时政府根本没有办法割地求和,只要开战,即便失败、失地也能给民众一个交代。这就是李沃夫等人现在的心态……
虽然勃鲁希洛夫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却无法开口。难道让他说:反正你们也准备好了失地,不如放弃算了?见老元帅沉默不语,克伦斯基向科尔尼洛夫一使眼色,后心领神会的道:“总理先生,虽然中俄北部边境漫长。但并不是不可守!大家请看……在中国的蒙古、黑龙江和我国交界的地区,从东到西依次有:朱格朱尔山脉、斯塔诺夫山脉、雅布诺洛夫山脉、东萨彦岭、西萨彦岭。在这山脉之间。唯有两个地区能够让中国大军经过,分别是斯塔诺夫山脉和雅布诺洛夫山脉之间的缺口,以及雅布诺洛夫山脉和东萨彦岭之间的贝加尔湖东西两岸。而中国在北部地兵力部署很明显,他们将贝加尔地区作为主攻方向。因为只要拿下伊尔库茨克,就能切断整条铁路线。那么我国在远东地区的驻军就会失去补给。最终失去作战能力。所以我认为,应当将大部分兵力放在伊尔库茨克地区。只要将兵力收缩在这个地区。背靠西伯利亚大铁路,依托利用伊尔库茨克和上乌金斯克坚固的防御工事,稳稳守住不是问题!”
在众人的思索中,科尔尼洛夫放下指示棍道:“若是让我指挥,保证将中国人挡在上乌金斯克以南!这句话让克伦斯基一派争夺兵权地意图暴露无遗……
与此同时,上乌金斯克。
上乌金斯克位于贝加尔色楞格河谷地,城区建在河东岸,人口4万,这在东西伯利亚已经算是一个大城市的规模。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这个城市穿过,加上1915年之后为了方便运输中国物资,沿着色愣格河左岸又修建了一条通往恰克图的国际铁路,因此在城区西侧河畔有两座铁路桥:一座通往伊尔库茨克,一座通往中国境内……
尽管俄国总参谋部为中国的主攻方向争执不休,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上乌金斯克与伊尔库茨克必定会遭到中*队地进攻。因为这座城市不仅距离中国边境屯兵之所恰克图仅有300公里,而且它还是中*队北上的最佳路线。
“该死!为什么我要地炮弹现在还没送来!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上乌金斯克的守将扬科维奇在他的指挥部里咆哮不已,中国宣战后他立刻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于是马上给国内去队跨过边界地时候,俄国总参谋部给他派了12万援军和200门火炮。看似不少,但是这些士兵只有两万支步枪,子弹人均15,而火炮平均每一门只有12炮弹。该死的官僚!该死地罗德维奇……中国一个炮兵连地炮弹都比我的多!”扬科维奇过渡肥胖,一说话全身地赘肉都在抖动:“米利西奇,你问过伊尔库茨克那头老狼没有,这一周为什么没给我来弹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