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社-《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第(2/3)页
清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特别是中了举人的士子可不是什么人随便就能请到的,要想让请他们教书那还要官府同意。一看吴重?答应,袁世凯立刻道:“谢谢老师,多谢了。来,里屋备好了水酒,我们边饮边谈。”
袁世凯的建议在士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困的考生,他们如今还未有功名在身,想要去教书都未必有人请,而回家务农,这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读书人能干什么?袁世凯开办的学校无疑是个好去处啊!
虽然是文社开办,但是中国人那种所有事情都在酒桌上解决的陋习片刻就暴露了出来。不一会,四方前来相聚的士子便三五成群的开始喝起酒来。袁世凯向文增瑞一使眼色,文增瑞马上领会,他开始在这些前来的士子中穿梭,物色着符合袁世凯要求的人。
就在袁世凯与吴重?大谈风雅之时,一个人举杯走到袁世凯身边道:“慰亭兄,在下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乃一穷塾师。今日慰亭兄不嫌我等穷酸反而真诚相邀,在下敬你一杯!”
徐世昌!那个号称袁世凯一生最重要谋士的徐世昌!听了来人的介绍袁世凯激动不已,他连忙端起酒杯道:“卜五兄客气了,我们以文会友、以酒相交,来,共饮此杯!”
徐世昌本以为袁世凯不过是客气话,他来敬酒也只是来客套一番而已。没想到喝完一杯后,袁世凯竟然在身旁加了一把椅子,愣是把徐世昌留在身边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喝酒,这一下让徐世昌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尊重。徐世昌出生于河南辉县,祖父、曾祖父都是天津盐商,家境宽余,到他父亲这一代开始败落。徐世昌七岁那年,父亲病故,寡母隐忍持家,对儿子管教甚严。徐世昌也懂事早熟,不到20岁就出外谋生,在洛阳、安阳、扶沟、淮宁等县衙充任文案,后为陈州官宦人家李觐候看中,聘为家庭塾师。
袁世凯与徐世昌越聊也越感觉到徐世昌的才华出众,而且徐世昌还有一种这个时代很多士子没有的思想――对洋务运动充满热情!就在袁世凯与徐世昌越来越投机的时候,一旁感到自己被冷落了的吴重?道:“慰亭啊,这文社、文社,无文何以成社?不如你来赋诗一首,以祝贺我们这丽泽山房成立如何?”
袁世凯这才想起,自己为了个穷教师冷落了知府大人,他连忙道:“老师,世凯才疏学浅,可别要我献丑了。不如这样,我们请老师出题,大家各抒己见如何?”
果然,袁世凯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只见重新得到了“尊重”的吴重?立刻喜笑颜开的道:“好吧,在座的都是我陈州学子,可以说是我陈州甚至大清未来的栋梁。不如我们就以志向为题如何!”
众人纷纷应允,作为文社的发起人和出资人,袁世凯自然成了第一个作诗的人。他站起身来轻踱几步后道:“小弟我才疏学浅,在金陵之时曾登雨花台有感,做作七律一首,题为《怀古》,现下念来与众位同勉:
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