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644章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3/3)页

    孔丘躬身道:

    “臣已替君上拟好,还请君上过目!”

    孔丘将自己准备好的信简递交给鲁侯宋,鲁侯宋看了之后,说道:

    “言辞得体,不卑不亢,甚好!甚好啊!”

    鲁侯宋拿出鲁国大印盖了上去,又命人是请来齐国使者,讲明原委,让其将答复带回,并交给齐侯杵臼。

    齐国使者接过信简,并是回复道:

    “在下这便回去与寡君复命!”

    孔丘则是亲自送齐国使者出了城门,然后索性也是出了城门,并是前往杏林议事。

    ……

    田乞这边,在得到鲁侯宋的回复之后,便召集竖牛、黎锄等人是一同商议此事。

    竖牛闻言,露出笑容。

    “果然是不出大人所料,鲁侯终究是选择前往夹谷了!”

    黎锄亦是在旁言道:

    “呵呵,那李然竟也在其中。真是天助大人以成全功!此番借来人之手,可一举铲除李然和孔丘,永绝后患!”

    田乞也甚是得意的点了点头,并是捋着胡须道:

    “本卿之前让你们事先所筹备的,可都准备好了?”

    竖牛回复道:

    “在下已经和来人的首领说定,待会盟之时,他们便会派人假意叛乱,进而挟持鲁侯,再趁乱杀掉李然和孔丘!”

    田乞说道:

    “嗯,如此甚好。只是……听说鲁侯此番前去夹谷,是配齐了三军呐!所以,此举……恐怕也未必能成!”

    竖牛胸有成竹的说道:

    “田大人放心,即便是此计不成,在接下里的享礼之上,竖牛也是作得一番周密安排!竖牛已安排了优施为戏,实则令其暗藏兵器于享礼之上,届时亦可趁其不备,一举杀之!”

    “而且,于夹谷所设立的高台,竖牛也已经看好地方,距离鲁军接应的地方较远,我们可派兵埋伏夹谷左近,一旦前者都失败了,那还可一不做二不休,对其进行伏击!”

    “竖牛便是不信,孔丘和李然难道还能有通天的本事?”

    田乞闻言,不由是微微一笑,并是言道:

    “如此甚好!竖牛的这些个安排,甚合本卿的心意!切记,不得有失!”

    竖牛躬身道:

    “大人放心!”

    随后,田乞又望向了黎锄。

    “黎锄,你这便前往夹谷,建立高台,以作和谈之用。本卿这就进宫再面见君上,议定此事!”

    “竖牛,你也和黎锄一起前去,务必和来人的首领再确认一番,告诉他,此事若成,本卿自当另有重酬!”

    田乞十分自信,他确信齐侯杵臼一定会对他言听计从。

    所以,他提前就让黎锄和竖牛是去了夹谷,做好万全的准备。

    黎锄和竖牛领命而去,田乞则是收拾一番装容,入宫拜见齐侯杵臼。

    齐侯杵臼对于会盟,自是也没有意见。

    只不过,对于鲁侯宋所要求的配备左右司马,却让他不无有些疑虑。

    “田卿,此番寡人与鲁侯不过是和谈而已,鲁侯为何要配齐左右司马?带得这么多兵马,却是何故?”

    田乞不动声色道:

    “君上,鲁国既是如此,那我们也带上便是,又何足为虑?”

    齐侯杵臼点了点头,并若有所思道:

    “这倒也是,我齐国国力数倍于鲁国,难道还怕他们不成?田卿,你这便替寡人传令下去,吩咐国、高二氏各派兵三千,与寡人同去夹谷!他鲁侯带得兵马,难道寡人就带不得了?此番寡人正好也去会一会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竖子!”

    齐侯杵臼本身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当年鲁昭公出逃齐国,齐侯杵臼对鲁昭公便不如何的尊重。

    甚至是将其视为臣子,而子家羁就曾对此是据理力争过。

    而鲁侯宋,作为鲁昭公最小的弟弟,齐侯杵臼自然是更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但是,转念间齐侯杵臼似乎又是想到了些什么来,竟是又与田乞是语重心长的言道:

    “田卿,此番虽是要使鲁国屈服于我齐国,但田卿还需记下,若非不得已,切不可当面与鲁侯起了冲突!要不然,恐为天下人所耻笑!也万不可伤到了鲁侯!听明白了吗?”

    田乞心下一个咯噔,但明面上还是假装答应道:

    “君上宽心,臣自是要以大局为重的,绝不会贸然行此等无礼之事!”

    田乞这显然是耍了一个花腔,听着好似是在国君面前答应了下来,但实际上说了也等于白说。

    什么叫“以大局为重“?什么叫“不贸然”?

    “以大局为重”就是代表了应当随机应变。

    “不贸然”代表了是深思熟虑,有所准备。

    而齐侯杵臼此时自然也听不出田乞的这些个话外之因,只是点了点头,并随后又是问道:

    “对了,那天下闻名的李然,这番竟也在出使名单之中。此人素有大名,如雷贯耳,此番寡人倒也是可以见到其真人了!那……据田卿所知,此人当真是如传闻中的那般厉害?”

    田乞却是嗤笑一声,并很是不以为然的回道:

    “回君上,世人对李然此人多有赞誉,但在臣的眼中,却也不过是一沽名钓誉之徒罢了!否则楚灵王、王子朝、鲁昭公等又岂会一败涂地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