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十三次相亲46-《M君的相亲小记》
第(2/3)页
m君觉得,如果在阴雨天或者雾霾天,这些体内灯火通明的灰色巨物看起来不像是建筑,更像是隐匿在烟雾里的庞大怪兽,就如那些有高大飞扶壁的中世纪教堂一样,在黑暗中看起来不像是大型建筑,而像是机械朋克主义世界里的怪物。
或许,那位建筑学家喜欢的不是这场景本身,而是这种现代与古老结合的概念。
说实话,他很不理解,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弄一些古今结合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谈不上有多美,反倒总是怪异如奇美拉,简单来说就像那些混血的狗,或者说像那些所谓中西结合的国画。
当下有不少画家自称画法融贯东西,在中国画里使用了西方油画画法,开创了新的中国水墨画画法。其中不少人总喜欢在闪光灯下侃侃而谈自己的“创举”。那神态看起来好像他们真的就是马蒂斯、莫奈、毕加索一样的某画派开山祖师。
可实际上,凡是学过绘画的人都知道,这不过就是用毛笔以西方绘画技巧作画,远谈不上什么艺术创举。
西方有不少人能熟练运用西方绘画工具画中国画。也没见谁自称学贯中西了。m君甚至亲眼见过一个外国人用白描手法画速写。该人所使用的线条粗细、疏密变化完全是符合中国式审美的,而非出自欧美式审美。不止如此,其画作的透视还选用了中国画特有的平远式。
中国的毛笔当然也可以完美的完成西方绘画作业。目前已知的画家中,中西结合最成功的是清代宫廷画家朗士宁。他是一个天才。在中国的平面绘画技法中加入透视与体积并不算稀罕事。难得的是加入这些技法后不影响画作的整体中式风格,也就是明明用了透视法,画面看起来仍是平面化的。
现存有不少他的大作。比较有名的是他给乾隆皇帝画的几副肖像画。
其画作个人绘画风格非常鲜明,就像是动物界的蝙蝠,既像鸟,又像兽,也可以说既不像兽,也不像鸟。
看过一些关于这人的报道。此人的建筑学手稿中经常配有精美的手绘图。从这些绘画来看,该人应该进行过专业绘画训练。
以经历而言,此人在欧洲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是,这段经历显然没有带给他更开阔的眼界。至少,他没学到欧洲科学家理性主义的优点,反倒是多了些拍脑门想问题的虚妄主义气质。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位建筑学家的提议枉顾现实,过于天马行空,理想主义了。
城墙本是防御工事。历史上其存在的意义为了抵挡敌人。要挡住别人,就不只是要有一定高度防止攀爬,还要足够厚才能抵御撞击。
据说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城墙极其宽厚,只有土耳其苏丹的方形大口径大炮才能轰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