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曹操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张纮在许都将近一年,除了一开始经常宴饮之外,后面就在家中闭门不出。 直到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知道张纮一直心向孙策,所以特地让荀彧将孙策身死的消息告知张纮,想以此让张纮死心,从而为其效忠。 并且曹操特地压下孙翊请求朝廷让他袭爵吴侯的请求,曹操甚至表露出要因丧伐伐吴。 在人人都认为江东即将大祸临头的关头,一年来不轻易出门的,年近半百的张纮,他再一次主动的踏出了府门。 他再次上门拜访各位朝廷公卿,联络在许都的故旧好友,终于在他的努力串连下,曹操召开了一次议会,议定是否要征讨江东。 那次议会由曹操亲自主持,其手下重臣都汇聚一堂。 建武将军夏侯惇率先言道江东弊弱,又无贤才。今孙策已死,朝廷若出兵,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回江东,力劝曹操征讨江东。 夏侯惇此言一出顿时就取得了议会上大部分人的支持,这个时候中原对江东一地的轻视是由来已久的。 张纮听后,不复温和姿态,当堂驳斥夏侯惇所言:“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 又程普、黄盖、韩当等入为孙翊腹心,出作孙翊股肱,江东盖多士矣,何谈无贤才?” 见夏侯惇辩不过张纮,随后袁涣、国渊、凉茂等支持征讨江东的素有文名的司空府属官一一出列与张纮论辩。 张纮或引经据典,或详述江东险要地势一一诘抗,诸属吏纷纷不能对之。 张纮名士之风姿在这场议会上一览无余。 在议会上,曹操看着那个思维敏捷,文学渊博,口若悬河的张纮,不自觉的摸了摸脑袋,他感觉头风又有发作的倾向了, 这就是所谓的“才疏学浅”吗? 荀彧、荀攸、贾诩、刘晔等四人不赞成征伐江东,所以全程不言,郭嘉压根就没来参加,而程昱迁为振威将军正在守卫鄄城。 曹操手下那些有能力与张纮对论的谋臣,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发言,就这样张纮在议会中竟久久处于上风。 最后张纮对曹操劝谏道,“今袁逆大敌压境,要是明公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或许会促使江东联袁,不如因而厚之。” 曹操本就对征讨江东一事犹豫不决,他只是不想错过孙策身亡这个难得的机会而已。 可是今日堂上张纮所言让他进一步认识到了江东的底蕴,虽不如中原,却也不是速亡之国。 而且他手下几大谋臣的态度也表明了,现在的确不是分兵征讨江东的时候。 因此他最后对张纮道,“善”。 一个善字表明了他最终的态度,征讨江东之议就此作罢。 …… 荀彧行走在幽深僻静的巷子中, 初入许都,后发制人,为孙策正名。 危机时刻,不顾非议,打消曹公东征念头,为孙翊平定江东内乱消除了最大的外患, 在千里之外,身在敌国之中,不顾自身荣辱安危,为江东的稳定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此张公,如何不是大贤,自然也当的起他荀彧这番礼敬。 荀彧今夜会来拜访张纮,除了敬佩张纮之才能之外,还因为荀彧觉得张纮与他是同一类人, 都是坚守初心者, 只不过一个是为了忠义,而一个是为了心中情谊。 曹操已经决定要放归张纮回江东,荀彧怕有些话今夜不说,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荀彧终于来到了张纮的府邸门口,他向府外的门房递上自己的名贴。 门房本来还有些昏昏欲睡的,见到名贴上写着汉侍中,尚书令颖川荀彧荀文若的字样,瞬间惊醒。 他客气的叫荀彧稍等一会,而后急忙入府内通报去了。 荀彧在张纮府邸门口整理了一下衣装,而后就见张府的大门慢慢打开,一位身穿青衫,气度非凡的老者慢慢出现在他眼前。 在大门完全展开的那一刻,门内的张纮率先对荀彧行了一礼,呼道,“令君。” 而荀彧终于见到了他想见的人,也躬身一礼,“子纲公。” 同时荀彧在心里悄悄补了一句, 幸会,吴侯孙翊的授业恩师! 门里门外,两个当世大贤,注目而视对方,就像各自身处在两个世界一般…… 翌日,天子使者刘琬带着敕封孙翊的诏令从许都南门而出,往庐江行去。与刘琬同行的还有刚被天子命为会稽东部都尉的张纮…… …… 下一章就回归孙翊的主线了。 第(3/3)页